2025 年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財富管理論壇暨第十四屆傑出財富管理師技能競賽結果發布會主旨發言

演講辭

2025年11月21日

2025 年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財富管理論壇暨第十四屆傑出財富管理師技能競賽結果發布會主旨發言

區毓麟 ,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銀行操守)

尊敬的中國銀行業協會邢(煒)會長、徐(潔勤)秘書長、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陳(曉勇)局長、珠海監管分局毛(冠英)局長、香港銀行學會梁(嘉麗)總裁、金融時報社牛(娟娟)總編輯

各位來賓,大家好!

我首先代表香港金融管理局對中國銀行業協會、香港銀行學會和金融時報社等單位籌辦本次活動,表示衷心的祝賀。

我很榮幸代表香港金管局參加今天的論壇,跟大家分享香港銀行業的最新發展。

在去年的論壇,我跟大家分享香港金管局對於人工智能如何影響消費者保護的看法。那個時候還沒有出現中國的人工智能「深度求索」 (DeepSeek)。金融科技及人工智能為消費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務和更個性化的體驗,也為金融機構降低成本、帶來拓展業務和提升效率的機遇。但是,人工智能同時也為財富管理和金融消費者保護帶來了新的挑戰,成為犯罪分子進行金融欺詐工具,影響廣大民衆。

我今天的分享主要圍繞兩個方面:

  • 第一個部分,我會介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香港金融行業最近一年的用例和發展趨勢,以及香港金管局的監管方針和手法;
  • 第二個部分,我會分享金融詐騙在香港的最新情況,以及香港金管局針對金融詐騙的一系列消費者保護措施。

首先是生成式人工智能。

國際金融機構發布的《證券服務演變2025》研究報告顯示,全球五百多名金融業界的領袖中,8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公司正在進行生成式人工智能試點,反映全球金融機構在採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經進入了有意義、可產生實際效益的階段。

香港金管局也透過進行調查和邀請銀行參與沙盒測試,了解到香港銀行目前已經在不同業務領域,開始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讓我跟大家分享幾個例子。

第一個最具潛力的領域是利用客戶聊天機器人,即時處理大量客戶查詢。多家在香港的銀行正在積極測試這項技術,結果相當正面,有銀行打算在未來幾個月推出試點服務。展望未來,機器理財顧問也有很大潛力,根據客戶的個人風險承擔能力及財務目標,在財富管理和保險方面提供意見,特別是用於大眾市場零售層面的客戶查詢、理財服務及買賣交易等方面。

第二個領域是銷售及市場推廣。香港有銀行已經把生成式人工智能整合至市場推廣功能,以支持多個數碼渠道提供創作內容、翻譯及總結材料,以及優化搜尋引擎結果。展望未來,生成式人工智能還可以為銀行產品識別客戶群,並為客戶創作量身定制的市場推廣活動。

另一個領域是投訴處理。香港有一家銀行正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協助員工摘要投訴內容,並識別有關政策及程序,以便利調查過程。最終按照調查結果,擬定合適的回覆內容。

最後一個有潛力的領域是普惠金融。香港有銀行正在測試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把產品及服務資訊,轉化為視頻格式。這些視頻會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包括非本地或非華語人士提供多語言版本,以及為長者,在語氣和風格上作出調整,以滿足多元化需求,促進普惠金融。

有人可能會擔心財富管理師很快會被人工智能取代,我認為不用過度擔心,至少在可見的將來,財富管理師的人性化服務,對於客戶仍然非常有價值。我們考慮的是如何利用科技,特別是人工智能,以更低成本,讓不同群組的客戶都能享受更具個性化的服務,並由真人提供高價值和高質素的真人服務,做到高端個人化服務大眾化和普及化,同時做好消費者和投資者保護,這個方面相信很有潛力。

除了應用案例,我想分享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監管理念,主要歸納為四個方面。

第一,我們採取促進發展的方針,並實施「平衡及積極回應的監管過程」,盡早與銀行業接觸,了解他們的想法,並在制定監管要求時納入業界的意見。

第二,我們秉持「風險為本、科技中立」。我們在制定政策時,尤其着重避免過分具體和規範化的條文,而只是訂下高層次原則,力求在執行上保持靈活空間。我們也把「負責任創新」放在首要考慮位置,以確保人工智能的發展符合道德規範。

第三,我們重視國際經驗,包括其他經濟體的監管方法及國際標準,例如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和國際金融消費者保護組織(FinCoNet)的相關報告。

第四,銀行的新產品及服務應在設計階段,把消費者保護為本納入為核心。

根據以上理念,香港金管局去年發布了關於銀行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保護消費者指導原則。指引涵蓋四大範疇,分別是(1)管治與問責;(2)公平性;(3) 透明度與披露;以及(4)資料隱私與保護。

時間關係,我只強調三個重點:

第一個重點是「人在環中」原則。生成式人工智能存在產生「幻覺」的風險,產生看似真實但實際上不正確或不完整的結果。因此,香港金管局建議銀行在決策過程中保留人的控制權,確保模型產生的結果不會出現不正確或有所偏頗的結果。

第二是銀行應向客戶提供退出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選擇權(opt-out),並在客戶要求的情況下安排人手複審由模型產生的決定。

第三,我們鼓勵銀行在利用人工智能提供個人化的服務,並利用人工智能提供個人化的消費者保護,例如識別需要更多保護及教育、需要更深入產品解説的客戶;以及向進行高風險交易的客戶發出防詐騙提示。

香港金管局推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沙盒」,為銀行提供一個風險可控的環境,進行開發、測試及試行創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解決方案。我們主要關注範疇有三個,包括:(1) 加強風險管理、(2)防詐騙措施,以及 (3)提升客戶體驗。

有意參與沙盒的香港銀行可以作出申請。香港金管局會根據多項因素,包括創新水平、技術複雜性、對行業預期的貢獻和運算資源等,為申請排序。香港金管局會在測試過程中,以互動和持續演進的方式,向沙盒參與者提供全方位的監管意見。

第一期沙盒在去年8月推出,第二期沙盒也已經在今年4月啟動,兩期沙盒合共四十多個用例。香港銀行業界對於沙盒的反饋非常正面。我剛才分享的用例,大部分是來自沙盒計劃。參與的銀行十分重視我們在沙盒環境中提供的反饋,讓應用能夠不斷改進。

銀行在第一期沙盒測試中遇到了四個方面的風險和挑戰,包括:(1)準確度、(2)帶偏見的結果、 (3)資料隱私與保護,以及(4)可解釋性與透明度。

為了應對這些問題,銀行採取了措施,包括:

第一,在數據管理方面,銀行採用具代表性的數據,確保模型能提供公正而不帶偏見的結果。同時,實施資料屏蔽與資料最小化原則,減少不必要的數據,並透過權限控制確保數據安全。

第二,在模型設計方面,銀行引入提示詞工程(prompt engineering),精確設計輸入提示,並同時採用檢索增強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或 RAG),即時連接資料庫,獲取最新的資訊,以加強回答的準確性、相關性及可核查性。

第三,在核實機制方面,部分銀行運用人工智能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進行自動化質量檢測(AI vs AI),例如運用大型語言模型作為輔助審核工具,對生成結果進行覆核(LLM as a judge)。

總括而言,這些風險緩解措施將為後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最後值得關注的是,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產生的技能缺口。香港金管局與香港銀行學會的一份報告顯示,97% 的受訪銀行認為,在未來五年中,科技與數據技能對銀行從業員至關重要。其中最大的三個科技與數據技能缺口分別是:(一)人工智能技術技能;(二)數據技能;以及(三)網絡保安技能。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需求技能,包括設計及開發自家人工智能應用程式、模型訓練、演算法選擇,以及把這些應用程式與現有的銀行系統整合。

接下來讓我轉到今天分享的第二個議題。金融詐騙可能是去全球化的大環境下,全球化最快的一個環節。我們出席國際間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會議,來自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都表示面臨非常相似的問題和挑戰。

根據香港警方的統計,2024年詐騙案有44,000多宗,比2023年增加12%。今年上半年騙案宗數和損失金額持續高企。詐騙案佔總體罪案接近一半。

香港金管局一直強調,騙案一宗也嫌多。受害人除蒙受金錢上的損失,他們的心理以至與家人的關係往往都會受到巨大的打擊。所以香港金管局非常關心騙案的情況,並聯同銀行業界和執法機構多方面打擊詐騙案。接下來,讓我簡單介紹香港金管局如何從四個層面構建防騙生態圈,全面保護市民。

首先,在銀行層面,我們要求銀行加強防騙偵測,包括:

  • 要求銀行針對授權支付騙案建立動態詐騙交易監控系統,偵測可疑交易。
  • 在銀行推出以上措施之後,我們注意到銀行偵測發現的詐騙一年內增幅超過兩倍。銀行發現詐騙案後便可以提早介入,每宗案件的平均損失金額下降36%。

第二層是銀行之間的層面。香港金管局致力推動銀行間的信息交換,完善數據資料庫,當銀行發現可疑犯罪活動的時候,可以與其他銀行分享相關信息,讓銀行可以更加迅速地阻截可疑交易。

第三層是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層面。香港金管局要求銀行讓客戶能夠按自身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自我保護措施。

  • 我們要求銀行推出一個名為「智安存」的保護戶口的安排,讓銀行客戶可以指定部分銀行存款多加一層保護。受「智安存」保護的存款,在未取消保護前不能夠轉出。
  • 當客戶要動用這筆存款時,需要到分行,由銀行職員進行以反詐騙為目標的額外核實程序,為客戶提供一個「停一停、想一想」的機會,想清楚自己有沒有被騙。
  • 我們也推出了簡稱「網銀安全ABCD」的措施:
    • 是「App內認證」 - 讓客戶預先綁定手機,以登入帳戶和進行高風險交易;
    • 是「Byebye高危功能」- 讓客戶可自主選擇停用高風險功能;
    • 是「Cancel可疑轉帳」- 提醒客戶取消「高風險」的交易;
    • 是「Deepfake 偵測」- 要求銀行加強抵禦深偽技術的能力。

最後一層是客戶層面。防騙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道防線是市民自身的防騙意識。香港金管局致力全方位推動公眾和宣傳教育,我們特別關注兩個群體,就是長者和學生。

  • 香港金管局最近有一個廣東話叫「嗱喳蕉」(意思是卑鄙的手段)廣告。我們希望利用這只外表可愛但內裡狡猾的香蕉「嗱喳蕉」,把防騙知識帶進社群和平常百姓家,提醒市民小心保護銀行戶口資料和密碼,廣東話是「撳LINK中 『 蕉 』(招)」(意思是「按下連結,你就完蛋」)。
  • 我們也推出了兩條名為「粵語長騙」的短視頻,提醒市民,特別是長者,騙案往往都是舊酒新瓶。

我知道內地有不同的防騙宣傳口號,在香港的宣傳口號是「防騙三式」— 「保持冷靜、乜都唔俾(任何資料和金錢都不給)、核實求助」。

我們了解到長者往往更相信他們的長者朋友的信息,所以我們與香港銀行公會合作,推出了「精明長者防騙大使計劃」,到香港各區的長者中心進行防騙宣傳教育,希望透過一些精明的長者大使,將防騙信息更廣泛地傳遞給他們的親友和更多長者。

我們也會在開學季節聯同警方和銀行深入大學校園,加強針對大學生的防騙宣傳活動。

我們也知道騙徒往往透過網路平台、電話和短訊等渠道犯案。為此,香港金管局牽頭,推出《保障消費者防詐騙約章3.0》。

參與的機構包括在香港經營的主要海外和內地資訊科技平台(包括大家常用的即時通訊軟體、社交媒體、影音串流、搜尋引擎),和主要的電訊服務供應商。

參與機構承諾遵守六項原則,包括為用戶及金融監管機構提供舉報疑似騙案的管道;核實廣告商;監察其平台上的金融產品或服務的廣告及內容;移除詐騙廣告和內容;並推出宣傳活動,以提高公眾防騙意識。

今天我簡單介紹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改變現代的金融生態,除了帶來了許多機遇及便利;同時我們也要提防通過嶄新科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及挑戰。作為監管機構,如何平衡創新與管理好風險,是我們時刻都需要面對的課題,我們將繼續關注市場情況,與金融機構和各持分者緊密溝通,做好消費者保護及教育。在數字化時代,好好利用金融科技,是金融業的未來,也是消費者的未來。讓我們共同期待和見證更多的創新與機遇!

最後,我祝願今天的活動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附件:發言簡報

最新演講辭
修訂日期 : 2025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