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貨幣發行委員會 2010年4月29日會議記錄

新聞稿

2010年06月04日

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貨幣發行委員會 2010年4月29日會議記錄

(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於2010年6月3日批准公布)

2009年12月30日至2010年4月9日期間貨幣發行局的運作

貨幣發行委員會(委員會)獲悉,據報由於首次公開招股所得款項被匯走,以及有跡象顯示內地收緊貨幣政策促使港元資金外流,因此港元匯率在2010年1月轉弱至7.77左右。其後鑑於人民幣升值的揣測再度在市場出現,港元匯率在接近報告期末時略為轉強。香港銀行同業拆息保持穩定,繼續處於近乎零的水平,與同期美元利率的負差距在窄幅上落。

2. 委員會獲悉部分由於長假期前對鈔票的需求轉強,負債證明書增發,因而帶動貨幣基礎在報告期內由10,093.4億港元增加至10,239.9億港元。

3. 委員會獲悉貨幣基礎的變動與外匯儲備的變動完全一致,符合貨幣發行局制度的原則。

4. 有關報告期內貨幣發行局制度的運作報告載於附件A

 

對風險及不穩定因素的監察

5. 委員會注意到儘管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正在減退,但信貸及金融市場仍面對重大風險。尤其若歐洲方面的公共財政問題惡化,主權國風險將會加劇。

6. 美國方面,經濟復甦的速度似乎變慢,及不上2009年第4季錄得的增幅。不過有跡象顯示消費支出逐漸恢復,勞工市場狀況亦趨於穩定。歐元區的經濟復甦步伐緩慢。英國方面,勞工市場仍然疲弱,政府財政狀況惡化,引起市場憂慮公共財政的長期可持續性。日本的實質經濟活動繼續改善,但速度緩慢。

7. 內地經濟繼續穩步擴張。內需仍然是帶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主要因素,出口亦繼續回升。有關當局已推出措施穩定物業市場,但成效仍有待觀察。

8. 香港方面,主要指標反映增長勢頭應會在2010年第1季持續。勞工市場續有改善,通脹壓力則有所上升。物業市場過熱的風險亦略為增加,價格、成交量及住屋負擔能力指數等主要指標均回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9. 委員會亦注意到一項有關香港住屋市場的確認人交易及炒賣活動的分析。分析指出單憑確認人交易的數據,未必能充分反映市場的炒賣活動。

 

在大量資金流入情況下港元匯率走勢的分析框架

10. 委員會獲悉一份文件提出一個分析框架,以研究儘管聯繫匯率制度極具公信力,但港元匯率面對大量資金流入時仍出現波動的原因。有關的建議框架提出港元匯率的預期變化不單止視乎港元與美元間的無風險息差而定,亦會視乎香港及美國的風險資產(尤其股票)的預期回報率差距而定。該文件亦指出港元利率的上升可以作為一項抗衡因素,但要抵銷香港股市的影響,利率的升幅必須相當大。

 

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對港元的影響

11. 委員會獲悉一份文件提出香港更廣泛使用人民幣,應不會影響港元的穩定。該文件亦指出使用外幣(包括人民幣)在香港進行金融市場活動,有助減低跨境資金流引致的港元匯率及利率的波幅。

如有查詢,請聯絡:
傳訊經理王巧欣 2878 1213 或
傳訊主任胡嘉瑩 2878 8246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10年6月4日

最新新聞稿
修訂日期 : 2010年06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