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换保证

匯思

2000年05月04日

兑换保证

上两期「观点」我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香港的货币制度,本期专栏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我们会探讨100日后货币基础其中两个组成部分的兑换保证汇率归一所带来的影响。

持牌银行在金管局的结算帐户结余-即总结余-的兑换保证汇率现正以每日1点子的速度作出调整。再过100日,这个汇率将会达到7.80港元兑1美元的水平。届时,总结余兑换保证汇率将会与纸币兑换保证汇率(自1983年10月推出联系汇率制度以来便一直沿用)维持在同一水平。更明确的说,纸币兑换保证是指发钞银行发行纸币时获发的负债证明书可于日后用作换回美元的保证。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总结余正式成为货币基础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时,并没有同步推出正式的兑换保证。也许早在1988年我们透过与前结算所管理银行-汇丰银行-订立会计安排以「创设」总结余,并间接把总结余列入外汇基金资产负债表时,我们就应该推出正式的总结余兑换保证。又或许当总结余在1996年12月随着即时支付结算系统的推出而直接列入外汇基金资产负债表时,我们就应该推出正式的总结余兑换保证。不过话得说回来,当时正在实行多项改革措施,关于货币管理这一类比较敏感的事宜,尤其涉及推行全新构思的话,循序渐进是比较审慎的做法。

终于,我们在1998年9月推出了正式的总结余兑换保证,这是因应金融危机而实行以强化货币发行局制度的其中一项技术性措施。尽管循序渐进有其好处,但若事后孔明,我可能是有点儿不够远见,未能在刚创设总结余时就推出正式的总结余兑换保证,而只是设立了非正式,即酌情运作的兑换保证,并在适用汇率与联系汇率之间定下500点子的距离,以提供缓冲。然而,事实证明这个机制的透明度和明确程度均不足以令市场安心,特别是在危机爆发的期间,情况便更加明显。正因如此,所以我们现正步入为时500日的调整历程的最后阶段,两个兑换保证的汇率将于2000年8月12月星期六归一。

强化货币发行局制度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工作,这正是外汇基金谘询委员会在1998年8月成立的货币发行委员会的任务,这项工作在两个兑换保证的汇率均达到7.80的水平后仍然会继续下去。同时,随着我们一直向前迈进,我深信只要对香港有好处,同时也符合货币发行局制度的严格规则,委员会还会继续研究及推出更多改进措施。这个过程透明度相当高,大家有兴趣知道详情的话,只消留意定期公布的货币发行委员会会议记录便会清楚。

待两个兑换保证的汇率归一后,货币发行委员会将会研究几个专门课题。其中一个课题是关于外汇基金债券及票据(供银行透过贴现窗借钱)是否也需要正式的兑换保证。作为1998年推出的技术性措施的一部分,这批外汇基金债券及票据被纳入货币基础内,但与货币基础的其他两个组成部分不同,外汇基金债券及票据并没有正式的兑换保证。第二个课题是关于货币基础3个组成部分的可转移性。尽管这些都是技术性问题,对公众不会构成直接影响,但却可能会影响市场人士的行为。因此,即使要推出任何改进措施,我们事前也必定会进行缜密的研究。我们的首要目标仍然是强化货币发行局制度,确保汇率稳定。

 

任志刚
2000年5月4日

 

此处可参阅有关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进一步资料

有关新闻稿: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订日期 : 2000年05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