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最优化」理论

匯思

2003年09月25日

「帕累托最优化」理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上周金管局第6届「卓越人士讲座」,强调中国内地汇率体制改革应采取渐进式路向。他在演讲中引用了「帕累托最优化」理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先生于2003年9月18日在金管局「卓越人士讲座」的演讲,不期然令很多人想起自己昔日所学的经济理论已日渐生疏了。周行长提及的「帕累托最优化」理论(Pareto Optimality),虽不是大学一年级经济学系会教的东西,但由于相当重要,经济学家在研究或实际工作上都应该接触过。帕累托是意大利的经济学家,于1848年在巴黎出生。他认为就经济体系某种资源配置而言,如果不存在其他生产上可行的配置,使得该经济体系内所有人至少与他们原先时一样富足,而且最少有一人严格地较原先富足,则这个资源配置就是最优的。若能达到这种境界,似乎很理想 (但在收入分配的层面上,这一点也无定论),但问题是如何可以达到。

周行长认为达到最优化的过程应该是渐进式,并保持审慎,以防引起混乱。他很巧妙地提出几个案例,指出大刀阔斧式(big bang)或休克疗法(shock therapy)等改革路向其实不符合公众的长远利益。由于我深爱远足,所以对他就此作的登山比喻最感兴趣。登顶最短的路当然是沿直线走,但现实环境并不是平面的:假设山势凹陷(concave)的话,走直线等于要求一飞到顶;山势凸起(convex),则要钻地而至。希望我以这个比喻来解释周行长提到的「凸集及非凸集假设」(convex and non-convex hypothesis)还可以吧。登山当然一方面要讲求实际,明白登山者的能力(即周行长所指的「认知」问题),另一方面登山者在盘算如何登顶时,也不能忽视刚完成的那段路是如何走过来的 (即周行长所指的「路径依存」理论)。事实上,循序渐进是最安稳的改革路向。

周行长也极具创意地应用帕累托的理论,指出在决定改革步伐时要确保取得「帕累托改进」。根据这个有趣的说法,推行改革使社会某些环节有得益、有改进时,却不能使其他环节受损。(很明显这是指绝对,而不是相对层面的比较。)听了周行长的解释,肯定有助大家更明白内地领导人反复强调有必要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取得平衡。

周行长以上述理论作基础,具体指出内地汇率体制改革和国际收支的发展应循序渐进。以国际标准计,内地的经常帐户顺差已相当小,而且正在收缩,估计仅占200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约1%,远比很多其他国家的数字为低。但可惜中美双边贸易失衡引起不少政治关注,至今也无人提出合理的经济理据,支持人民币汇率应该升值的说法。

内地确实有大量资金流入,令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相信内地当局已深明当中的风险,例如资产价格泡沫一旦爆破可能会对金融体系造成相当大的冲击。但据我一向对内地货币与金融事务的密切观察,当局已大力应付大量资金流入的情况。在目前的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增加时人民币货币基础也会随之扩大,若要遏抑这对信贷扩张带来的不良效果,便要冲销人民币货币基础扩大的部分。人行几个月前引入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计划,已合共冲销了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净资金流入额500亿美元。当局也藉此机会减少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借贷,以收更大的冲销效果。假如将这些贷款证券化,可以提供更多金融工具供货币市场操作之用。另一个方法是修改法定准备金,而上月当局也已将准备金比率由6%调高至7%。还有的是调整利率,以减少资金进一步流入,但这可能会对资产市场造成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开放资本帐户某些环节也是一个方法,因此实在不必在汇率层面上犯险。

 

任志刚

2003年9月25日

 

有关演讲辞:

 

有关《观点》文章: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订日期 : 2003年0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