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周年

汇思

2000年08月31日

《观点》一周年

到了今个星期,金管局每周出版的专栏文章《观点》刚告一周年。任志刚藉此机会析述这些文章对提高金管局政策透明度的作用。

《观点》面世以来,这已是第53篇跟大家见面的文章。触发我一年前开始执笔撰文,是有感于本港政治制度性质特殊,立法机关内缺乏既由市民选出而又愿意为政府解说政策的大多数派别;实际上,连一个数量相当而又愿意担当这角色的少数派别亦欠奉,以致公共政策的公信力及有效程度都有可能被打折扣。任何政府的重任之一,是向社会大众解释清楚其所推行的政策背后的理据,但这在香港来说已变得愈来愈困难。眼见互联网日渐普及,我于是因利乘便在网上推出每周专栏《观点》。经过整整一年,相信现在是适当时候检讨此举的成效,以能知所进退。

我很多谢许多传媒朋友广泛登载及报导这些文章,更不吝赐教,建议可选择的题目。此外,大家亦对行文风格提出意见,好使文章更易为普罗市民所明白。大家并就如何改进文章以更有效发挥原定目的提出极具建设性的建议,另亦明确鼓励我应继续这方面的工作。由此来看,大家都认为文章不但对他们有用,即使对一些有兴趣了解金融事务的市民,尤其是财经界的朋友来说,这些文章亦确实有其益处。

但与此同时我亦听过相反的意见,认为金融财经是社会大多数人感到较艰涩的课题。对于此一说法,我实在感到相当意外。事实上,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同业相比,本港传媒报导金融财经的篇幅都多得多,刊登的版位亦更为显著。一直以来,我的印象是香港人对金融财经的认识和兴趣都很深,连最发达国家的读者都远远比不上我们。无论如何,货币作为交易媒介,是绝大多数人每日都会碰到的东西。银行体系作为储蓄财富的主要机制,也与市民大众息息相关。人们日常亦以货币作为会计单位,并用以买卖货品及服务或找换外币,因此货币的稳定性都是每个人直接关心的事。

假使广大市民确实对金融财经不感兴趣,我们很自然要问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是否值得继续提高市民这方面的兴趣及认识?我曾就此请教过一些朋友,所得的意见竟然有颇大出入。他们有些好言相劝,认为我们增进市民兴趣及认识之举,将会令公众对金融事务作出更广泛和深入的讨论,而触及市场敏感性的课题时,处理稍一不慎反而会帮倒忙,影响外界对我们推行的政策的信心,这样不啻是自找麻烦。再者,这些论者亦认为假如金融管理当局过于积极回应公众的意见及关心的事项,或会被市场人士误以为是面对政治影响站不稳阵脚的表现。为了保障社会大众的长远利益,金融管理当局的工作或其负责推行的制度可能会对市民造成短期的痛楚,因此这些人的结论是:我们既然肩负起这项责任,便不能表现得太心软。

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却认为增加市民的了解,尤其是我们在讨论及解释市民关心的课题、分析政策的利害得失时,若能本着开放的态度,最终将可取得市民更大的支持。如果市民能清楚明白我们推行某政策的理据,即使大家短期内无可避免要为这项政策付出一些代价,相信亦会较乐意接受,准备一起熬过去。

衡量过各种意见,相信我们最佳的做法是继续努力增进市民的了解及认识,包括在《观点》探讨各种课题,但同时亦小心注意不要盲目推行纯为取悦民情的措施,或尽量避免引起我们会推行这些措施的错误印象。

总括来说,大部分提出意见的朋友都认为,我们致力保持开放及提高透明度是正确的方向,亦是赢取市民信任的必由之路,所言甚是。本港政治环境独特,我们履行职务时不得不注意这种环境所衍生的社会文化:市民及经选举产生的民意代表,加上传媒的有力配合,每每对公营机构影响社会民生的一举一动保持高度警觉,审慎监察。

在此大气候下,我们若要政策成功,积极面对就是上策。

 

任志刚

2000年8月31日

 

有关金管局透明度政策的进一步资料,可参阅《金管局1999年年报》

有关文章: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0年0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