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可与2023年发表的《汇思》文章「代币化债券:潜力无限」一并阅读)
2021年,金管局推出Evergreen项目,探索分布式分类帐技术(DLT)可如何改良资本市场流程,以提高市场效率、流动性与透明度。我们先从债券市场入手,协助政府成功发行两批代币化绿色债券,取得不少突破性的进展,成为市场的焦点。
这几年来,代币化市场持续发展。据市场估计,全球在过去10年共发行代币化债券超过100亿美元。1 我们不断思考:Evergreen项目下一步将如何继续推进?可以有哪些新的突破?
Evergreen项目 — 下一阶段
继两次成功发行代币化债券,Evergreen项目已跨越了概念验证阶段。下一步,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推动市场更广泛应用「可行」的方案,努力突破「可能」的界限。
推动市场更广泛应用
对部分债券发行人而言,采用DLT在技术、操作及法律层面仍存在障碍。尽管这方面的额外成本有望随着DLT在资本市场的应用日趋普遍而逐步下降,我们相信,在现阶段推出额外激励措施,会有助推动市场应用相关技术。因此,我们推出「数码债券资助计划」,资助在香港发行的数码债券。资助计划即日开始接受申请,每笔合资格发行可获最高250万港元资助,计划的详情载于此。
市场的参与度还视乎整个流程的方便程度以及流动性两大因素。我们在Evergreen项目下发行的第二批债券以「混合」模式发行,投资者既可以透过数码资产平台直接参与,也可以透过传统市场基建,即香港的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以及CMU与海外清算机构的连结此一新增方式,间接参与数码债券的买卖。通过间接参与模式,一些「新手」投资机构可以维持现有的工作流程的同时,熟习相关技术,大大减低技术与操作上的难度。当中,部分投资者可以在累积更多经验与专门知识后,逐步提高其区块链上的参与度。最近我们留意到有其他地区的公营及企业发行人采用类似的投资者混合参与模式发行债券。
第二批代币化债券发行额是首批发行的7倍,也吸引了更多的机构投资者,有助提高二手市场的流动性。举例而言,有两家银行在今年较早时间以政府的数码债券为融资抵押品进行了一项回购交易,是香港首宗以数码债券作为抵押品的回购交易。随着更多二级市场及回购活动的出现,数码债券不仅限于「买入并持有至到期」(buy-and-hold to maturity)此模式,市场参与者亦可采用其他传统债券所具备的选项,有助提升数码债券的流动性。为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市场,我们亦正研究部署在香港发行更多代币化政府债券,让市场有更稳定的优质债券供应。
市场参与者对相关技术的认识和了解亦对推动市场应用具重要作用。在推进Evergreen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对各个环节做了详细的记录,并与金融业界分享所得经验。去年,我们发表了蓝本,讨论有关代币化发行的主要考虑因素与选项。为进一步提升业界对此的认识和了解,我们最近推出了EvergreenHub,作为一站式数码债券知识库。随著数码债券的推进,我们将与业界保持合作,不断丰富EvergreenHub的内容。
突破界限
为充分发挥DLT技术的潜力,我们要不断突破界限和进一步创新。金管局与业界密切协作是Evergreen项目成功的关键。迄今我们在Evergreen项目下已经与国际结算银行创新枢纽、平台提供者(高盛及汇丰),以及不少金融机构和法律专家合作。下一步我们将专注以下范畴的工作:
两个“E”项目的交汇
一直关注金管局工作的朋友,都会听过我们两个有关代币化商业应用的项目,即Evergreen项目 和Ensemble 项目。这两个项目既并行也交集,让我们有机会更深入、更全面地探讨代币化在不同范畴的应用,以充分发挥它的潜力。Evergreen项目集中于较早呈现潜力的债券市场上;而Ensemble项目则透过创新的金融市场基建(即Ensemble沙盒),支持香港代币化市场的发展,并与业界探讨代币化的用例,包括定息收益和投资基金、流动性管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以及贸易和供应链融资这四个范畴,并初步集中于以代币化存款作为代币化资产交易的结算方式。如下图所见,两个项目可产生协同效应,这会是我们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我期待这方面的努力会进一步丰富香港的DLT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