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支付结算系统

汇思

2006年07月06日

即时支付结算系统

金管局及银行界各司其职,确保香港的即时支付结算系统继续有效运作。

路面或隧道塞车总令人心烦,若有要事在身,偏偏再遇上交通意外,迟到可能断送生意,或叫密友大动肝火,全属兹事体大。幸好有了手提电话,可以马上通报消息,疏通疏通。但撇开塞车造成烦燥焦虑影响健康等不谈,在香港这种高密度的环境里,塞车依然可能造成很大的经济代价。可能是兴建绝对畅通无阻的道路网络成本太高了,大家似乎都接受了塞车是生活中必然的事。

相比之下,香港的金融基建网络应付金融交通的成效似乎大得多。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交通非常频繁。读者可能都知道,金管局是透过「即时支付结算系统」来促成本港银行之间的支付往还(即不同货币的资金流向)。由于港元是香港本身的货币,因此港元即时支付结算系统的交通流量也自然是最高的。在2005年,这个系统平均每日结算共值4,670亿港元的交易。单看这数字,读者可能不觉得怎样特别,但其实它是相当于香港每年本地生产总值约三分之一。换句话说,港元即时支付结算系统在2005年处理的交通流量相当于经济产值的84倍,2004年(有其他地区数字的最近年度)则为79倍。根据金管局所得资料,这个数字在全球仅次于瑞士(见附表)。

 

 

2004年即时支付结算系统年度成交量相当于名义本地生产总值的倍数
瑞士 (SIC) 94
香港 (结算所自动转帐系统,即CHATS) 79 (2005年: 84)
美国 (Fedwire 及CHIPS) 69
法国 (TBF) 66
欧盟 (TARGET) 57
德国 (RTGS Plus) 57
新加坡 (MEPS) 54
英国 (CHAPS Sterling) 45
日本 (BOJ-NET) 41

 

过去3年,主要由于香港不断扩展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加上经济复苏,本港持牌银行之间的港元流量以每年13%的幅度迅速增加。每当遇上大型首次公开招股活动,港元流量更会跳升,有时候达平日流量的3倍。试想像其中一条过海隧道在一日内突然要处理平日3倍的交通流量,即使隧道管理怎样完善,恐怕仍难免造成混乱。相反,在港元即时支付结算系统的交通流量特别多的日子,读者甚至银行同业可能都不会留意有什么异样。就以最近中国银行首次公开招股为例。即时支付结算系统在6月1日该股首个交易日录得的结算金额达到1.23万亿港元,大约相当于年度本地生产总值的九成。与此同时,结算系统还要应付大量未获分配股份的退票!

上述数字是港元即时支付结算系统历来最高的单日结算金额。创出新纪录固然值得高兴,多间银行还特意恭贺。金管局没有为此庆祝,因为我们只是做好本份而已,但应该注意的是系统运作理想确实得来不易,必须有管理方面的远见、金融策划建构的技术专才,以及系统营运的悉心投入等互相配合。此外,还要做好妥善的紧急应变计划,遇到突发事件时作出特别安排。银行界可能都会留意到即时支付结算系统已在今年1月推出流动资金优化机制,这个机制对应付系统可能出现堵塞的情况很具成效。

我们正在检讨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强即时支付结算系统。由于银行是该系统的使用者,也是系统交通流量的制造者及受惠者,我们将会就此与银行紧密合作。此外,银行也要检讨本身能否应付庞大的支付交通流量,原因是一旦发生支付系统的堵塞,代价可能非常大。道路塞车大家走不了,也许要无奈接受,支付系统出现故障则可能令使用者却步,改往其他金融中心处理支付交易。因此,我们必须齐心合力,努力维持迄今即时支付结算系统结算失灵的「零」纪录。

 

任志刚
2006年7月6日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6年07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