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汇思

2005年08月04日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推进,迄今并无迹象显示对香港以至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不稳定的影响。

要进行汇率机制的转变,总不容易。事实上,主动改革汇率机制(并非为应付某些事件而改动机制)的例子在近期并不多见,能够顺利过渡的就更少有。较常见的汇率机制转变是由金融市场失衡形成的市场力量所促成,而这些转变往往触发代价沉重的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2005年7月21日成功地再度引入较大的弹性,实在是罕见的顺利过渡的例子。

中国人民银行(人行)在国务院指导下负责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关的计划及执行工作非常妥善,实在值得恭贺。当然改革至今时日尚短。新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被形容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中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在资本帐管制下,现时人行在外汇市场担任主要的市场庄家,要调节汇率较为容易。但随着资本帐管制进一步放宽,这项工作将会逐渐变得困难。在自由市场里买卖外汇无需填表格或回答问题,大额交易亦可在几秒钟内透过电子系统跨越全球完成,因此汇率管理的工作变得非常不同。但我深信内地当局会有足够能力迎接这项挑战。

在未来的一段日子里,全球金融市场将会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心存政治目的者将会就人民币升值幅度是否足够发表种种评论,分析员亦将会反复推敲一篮子的组成货币、每种货币的权数,以及参考一篮子货币 (而并非与其挂鈎)的汇率政策可能牵涉的具体细节。此外,各国央行亦将会关心人行在汇率管理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例如其独立程度及有关汇率日常决策的基本模式。「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机制代表了某种程度的弹性,因此市场将会注视人行如何实际运用这种弹性,以及汇率政策如何配合宏观经济环境(如经济增长、通胀及国际收支)的变化。

我希望提出两点看法,跟持有任何形式人民币利益的朋友分享。首先,在内地持续改革开放及全球化趋势下,内地经济与全球市场逐渐融合,经济学家所指的人民币「实质有效汇率」将逐渐上升。但大家不要被这个名词吓倒,它不过是指如果以同样金额计,现时在内地买到的东西远较在(大部分)其他地区为多,那么较自由的贸易与资金流动将会逐渐缩小两地购买能力的差距。这个过程可以透过两个方式出现:内地物价上升速度较全球其他地方快,或人民币(名义)汇率上升;两者亦可同时出现。由于通胀可造成颇大的不稳定影响,汇率上升(如管理得宜)将可成为风险较小的调节手段,因此有需要保持(名义)汇率较大的弹性。然而,我要提出的第二点意见,就是短期波动可能与长期趋势差别很大,原因是外汇市场的投资情绪会随着短期经济发展,或现时常见的各种投资行所进行的短期交易而摇摆不定。即使以加权平均数计人民币兑其他主要货币上升,但视乎交叉汇率走势而定,人民币兑某特定货币仍可能下跌。

若撇开1997至98年的金融危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应该是亚太区近十年来最重大的金融事项。我很高兴迄今并无任何不稳定的影响。香港方面,基于地理上毗邻内地及对内地经济的倚赖,我们的金融市场对这项改革的反应会较其他地区敏感,但迄今市场表现平静,港元汇率维持稳定,利率亦贴近同期美元利率,实在令人鼓舞。

 

任志刚

2005年8月4日

 

有关《观点》文章:


有关资料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5年08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