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

汇思

2004年01月29日

通缩

按月数字显示香港的通缩可能已告消失。

我刚加入政府工作时任职统计师,做了5年。有时候在内部讨论中谈到有关统计师在编制及阐释统计资料方面的角色,统计师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言是「谎言、可恶的谎言及统计数字」(这是前英国首相迪斯累里(Benjamin Disraeli)所说的话: "lies, damned lies and statistics")。由于编制及运用统计数字的方法变化多端,因此大家在根据有关数字作出重大决定时都要特别谨慎。我在任职统计师的几年间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只要时间许可,我都会将收集得来的数据与有关的阐释作比较,以确定我没有遗漏了什么。

对于密切留意经济,特别是价格走势的人士来说,目前及未来几个月可能也应该作出以上有关的比较。政府统计处定期发出新闻稿,其中列载数字按年变动幅度。以今年1月发出的新闻稿为例,有关消费物价指数的数字显示2003年12月的整体消费物价比1年前下降了1.9%,较2003年11月2.4%的跌幅进一步收窄。

一般读者看过这些数字后,可能得到的印象是:「香港通缩持续,不过情况较前改善」,或「香港仍然有1.9%的通缩」。不过,应要指出的是,新闻稿并未有这样说过,甚至没有提过「通缩-的字眼。但新闻媒体是这样报导上述数字的,这亦是很多人所得到的印象。

当政府当局每月公布有关消费物价的数字时,我不清楚读者们是希望收到什么信息。至于我则希望知道在刚过去的一个月里,消费物价有否继续下跌以及有关的跌幅。因此,当我看到「整体消费物价与一年前同期比较下降1.9%」,我希望知道这下跌的情况是在哪个月出现的。究竟这个情况是在去年上半年或下半年,抑或是在近月出现?也许物价在上半年跌了3%,但其后上升了1.1%,因此净跌幅是1.9%。如果是这样,究竟物价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回升的?上升步伐又有多快?

为此,我会多走一步,看看指数的水平以及按月的走势,当然我们还要顾及季节因素及其他特殊因素可能会影响个别月份的数字。不过,价格指数的季节调整没完没了,此外还有一些即使是统计师也无法说个明白的所谓统计干扰噪音。因此,任何人都不应该单凭一、两个月的数据,就认定出现了某种趋势或某个转捩点。不过,假如直觉告诉你有关走势可能快将出现转变,那么更详细研究月度数字则会大有帮助。

谈了这么多有关统计师的故事,究竟我要说明什么呢?香港的消费物价可能在2003年8月左右已停止下跌,而且似乎在8月以后开始上升。当然,要百分百肯定,就需研究更长期的数据走势。不过通缩,即物价持续下跌(甚至是所谓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经济现象)的情况可能已经告终,而转捩点或许是在2003年8月出现的。

2002年12月的综合消费物价指数是93.8。这个指数在2003年上半年几乎持续下跌,到8月跌至有记录以来的最低位91.0。不过,自8月份起这个指数便告上升,至2003年12月升至92.0的水平。换言之,在2003年8月至12月期间,综合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1.1%。在现阶段并不适宜将这个升幅变为年率,又或者开始说通胀已重临。因为诸如价格这类经济数据的转捩点是很难确定的,而且经济数据表现在出现转捩点时极之不稳定,要加倍小心观察。

 

任志刚

2004年1月29日

 

有关《观点》文章: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4年0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