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与银行及储值支付工具业界如何保护公众防范诈骗

汇思

2022年10月06日

金管局与银行及储值支付工具业界如何保护公众防范诈骗

近年世界各地的骗案尤其网上骗案数目急升,主要有两个因素:科技进步令金融服务变得更快捷和方便易用,以及疫情驱使消费者转用网上服务。行骗的手法包括网络钓鱼邮件、提供根本不存在的工作机会以及网上「商店」销售根本不存在的产品等。无论是什么手法,骗徒都是为了尝试骗取受害人的金钱或信用卡资料等重要个人资料。

这已成为全球现象。单计香港,根据香港警务处(警务处)公布的数字,2022年上半年的诈骗案较一年前增加42%至超过12,000宗,涉及的损失金额约为21亿港元。购物骗案、求职骗案、投资骗案及电话骗案占骗案总数六成以上。

对受害人的影响不容低估。虽然在某些骗案中,相关损失可透过例如信用卡退款安排通过银行取回有关款项,但仍然有人需要承担这些损失,而这或最终导致较高的费用或利息成本。在投资骗案中,曾经有受害人被骗去毕生积蓄,退休生活大受影响,后果严重。毫无疑问,诈骗绝非微不足道的罪行。

为应对骗案增加,金管局与银行、储值支付工具持牌人以及本地和全球各地的伙伴合作,确保所采取的措施最为全面。稳健的银行体系对香港金融稳定至关重要,而银行及其客户往往是骗徒的主要目标,因此银行业与金管局均积极应对。近年,我们借助科技及数据协助提升银行和储值支付工具持牌人迅速识别高风险活动的能力以及与生态系统的持份者分享相关分析与情报。银行、储值支付工具持牌人、金管局及警务处的相互合作关系,在防范金融罪行风险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以下我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是在2017年由警务处成立及金管局支持的反讹骗及洗黑钱情报工作组(情报工作组),目前共有23间零售银行积极参与,包括所有虚拟银行。情报工作组会分享某些诈骗案,协助银行识别了超过19,000个以往不为所知的傀儡户口及迅速采取行动,并支援执法机关的调查工作。金管局亦与业界分享良好做法,包括对IP地址等非传统数据的运用。

另一项重要的公私营合作措施就是零售银行推出每日24小时持续运作的「止付机制」。只要受害人向警务处报案表示受骗,银行职员在收到警务处的情报后,会提供即时协助,阻截有关款项。在2021年,以此方式成功阻截逾22亿港元的犯罪得益。

最近推出的「防骗视伏器」1搜寻器,让市民在进行交易前输入银行户口号码、电话号码或「转数快」代码等资料,与警务处载有骗案相关资料的数据库核对。相关资料也有助银行及储值支付工具持牌人的反诈骗工作。

金管局的指引强调要灵活应变,借助先进科技及数据,并不断地优化系统,令银行对风险尽可能作出最有效的回应。为协助银行达到此目的,金管局与银行公会合作,更新「常见问题」中的实务指引。金管局亦一直透过邀请银行及数据专家参与「反洗钱合规科技实验室 」(AMLab)系列的实验,鼓励银行运用网络分析。更多的资讯可参阅最新一期的《香港金融管理局季报》。我们明白金管局在系统性层面应对金融罪行风险方面担当独特角色并刚刚展开了对多间银行的数据集应用网络分析工具的试行项目。

最后,我希望与消费者分享如何保障自己免受网上及传统骗案影响。消费者应紧记以下基本原则:

  • 切勿点击据称由银行或储值支付工具持牌人发送要求提供敏感个人资料的超连结,银行或储值支付工具持牌人不会向客户发出有关超连结;
  • 在交款或提供个人资料前必须三思;
  • 尽可能利用反诈骗协调中心「防骗易」热线18222或「防骗视伏器」等设施;及
  • 若遇到太优惠的条件应格外谨慎,因为很有可能是骗局。

金管局将继续与银行及储值支付业界紧密合作,以防范及侦测滥用户口的情况,并保障消费者免因诈骗而蒙受金钱损失。

 

香港金融管理局
副总裁
阮国恒

2022年10月6日

 


1 见守网者网站 (www.CyberDefender.hk)。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22年10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