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金过剩:香港如何自处

匯思

2010年11月04日

全球资金过剩:香港如何自处

正如巿场所料,今天早上(香港时间)美国联邦储备局公开巿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公布会进行进一步的量化宽松政策(所谓"QE2"),在未来8个月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并会定期检讨资产购买的步伐和规模。美联储局的目的是希望为复苏动力正在减弱的美国经济带来新的刺激,从而改善就业巿场和影响巿民对通胀的预期。

周一我在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汇报时讲过,今次美国推行QE2的成效如何,尚有待观察,但其为亚洲和其他新兴巿场带来的副作用则将会非常明显。美欧各国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果断地采取非常的措施,成功地稳住了全球的金融体系,避过了崩溃的危机。但其后采取接近零利息和量化宽松的政策,却未取得预期的成效。美国的经济动力在今年上半年后开始减弱,而注入银行体系的庞大额外资金又未能有效地推动实体经济,导致企业银根仍见紧绌,而失业率则高企不下。在此同时,全球的资金过剩,大量游资和热钱涌入经济前景较好的新兴经济体系,对当地汇率、通胀和资产价格都构成上升压力。

香港自1983年以来都实行联系汇率制度,港元与美元挂鈎。自金融海啸爆发后,各主要中央银行为应付全球金融危机,均推出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措施,本港利息随着资金流入而不断下降,几乎接近零,新造住宅按揭贷款的利率目前普遍低于1%,这是前所未见的。香港的房地产巿场在交投量和价格上在过去一年都上升得很快,形成泡沫的风险在美国推出QE2之后将会增大。

有论者认为香港面对的资产巿场泡沫风险主要是联系汇率制度造成,所以倡议香港不要再死抱美元不放,更有人认为港元要改为与人民币挂鈎。我在周一的立法会汇报中指出,这论点并不正确。在全球资金过剩,热钱四处流窜的情况下,新兴巿场经济,不论是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如香港,或是浮动汇率制度,都在房地产巿场和通胀面临相类似的压力。从附表的数据可以看见香港的通胀和房地产价格上升的情况与区内一些经济体系的情况是大同小异的。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资金和热钱流入会造成当地汇率上升,而当通胀和房地产巿场过热时,理论上中央银行可以加息去调控,但实际上汇率升值和加息这两项调节工具并不一定是万应灵丹。因为在一个对外开放而又没有外汇和资本账管制的经济体系,汇价上升会吸引更多热钱流入,透过炒高汇价来图利。加息亦会增加热钱流入的吸引力,因为资金进来以后更加可以套息。当然有部份热钱亦会投入股票和房地产巿场去谋取更大利润。所以在短线而言,调高汇率和加息不一定会减少资产巿场的压力,反而会引致更多热钱流入图利。

就香港而言,虽然有大量资金流入港元(见金管局2月1日的汇思文章 有更详细解说),其中一部份当然有进入股票和房地产巿场图利,但起码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对外来资金并不存在汇率升值和套取高息的诱因。可以想像,如果港元脱鈎,汇价必然会大幅波动,很可能先被炒高,随着资金大量进入,资产泡沫变得更大,然后在泡沫爆破时又大幅流走,汇价又会被大幅炒低。这样的大上大落日子,在好景时大家过份乐观,在逆境时过份悲观,而大户炒家则炒上炒落,上下其手,这些情况在1983年实行联汇制度之前亦发生过,我们应该以此为鉴。

至于港元现时应该改为与人民币挂鈎的说法,我们不能认同。港元与人民币挂鈎需要符合几项重要的基本条件。第一,香港的经济周期该与内地大致同步。在现阶段,香港的周期更多是受内地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的影响,而内地需求对香港周期的影响反而较轻。作为一个主要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受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状况的影响。第二,人民币要可以完全自由兑换,内地资本账管制已完全撤除,任何币种的资金可以自由进出。第三,内地的金融和资产巿场要有很大的广度、深度和流动性,可以让香港外汇基金持有大量的人民币资产,既可用以支持港元的汇率,又可以保值、增值和应付不时之需。

我在此再次重申,联系汇率制度自1983年以来行之有效,是香港的货币和金融稳定的基石,我们无意作出更改。

至于香港面对的资产泡沫风险,我认为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特区政府在土地供应、销售手法和打击炒卖楼宇方面已推出多项措施,而金管局亦在去年10月和今年8月中亦两次收紧住宅按揭贷款的准则。金管局会继续密切留意巿场情况,在有需要时采取进一步措施,以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和确保银行体系的稳定。

我们现时正面对一个很不正常的国际宏观金融环境,但此情况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调整一定会来,届时市场可能会出现震荡。我们无法准确预知调整何时会来,亦无法可以完全避免调整时的震荡。但我们可以做的是做好风险管理和防御措施,一旦出现调整时能够应付震荡,减低伤害。政府和金管局当然会努力做好把关的工作,但是这并不足够,市民亦要提高危机意识,一齐来做好风险管理和防御准备。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
陈德霖

2010年11月4日

 

附表

表一:消费物价通胀(按年变动)

 

香港*澳洲中国大陆新加坡台湾
2005 0.9% 2.7% 1.8% 0.5% 2.3%
2006 2.0% 3.5% 1.5% 1.0% 0.6%
2007 2.8% 2.3% 4.8% 2.1% 1.8%
2008 5.6% 4.4% 5.9% 6.6% 3.5%
2009 1.0% 1.8% -0.7% 0.6% -0.9%
2005-09平均值 2.4% 2.9% 2.6% 2.1% 1.5%
最近 (2010年9月) 2.2% 2.8% 3.6% 3.7% 0.3%

* 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纾困措施后的综合消费物价指数

表二:亚太区房地产价格(2010年9月按年升幅)

香港 19%
中国大陆 28%
新加坡 23%
台湾 18%
澳洲 11%
最新匯思
修订日期 : 2010年1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