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流入港元的最新分析

匯思

2010年02月01日

资金流入港元的最新分析

我在去年十一月中到立法会作工作汇报时,谈及超过五千亿元资金流入港元,是「前所未见、闻所未闻」。在此之后资金仍然继续流入香港,但速度有所放缓。从2008年第四季起计,截至2009年年底,总共有为数6,400亿元资金流入,数量极之惊人。

香港是个完全自由和对外开放的经济体系,资金可以自由流进流出,并不需作出这样那样的申报。资金进出享有的高自由度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中一样重要的吸引力,但这同时亦限制我们对资金流向的数量和性质的数据收集,对分析和调研方面造成颇大难度。虽然如此,金管局同事在过去一段时间,从各方面去深入了解,对自2008年第四季以来流入港元的6,400亿元作出进一步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i) 资金流入可分两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为2008年第四季至2009年第一季。第二阶段为2009年第二季至第四季。

(ii) 第一阶段流入额为2,200亿港元。主要是本港银行和企业抽调海外头寸回港,应付雷曼倒闭后所产生的信贷紧缩而导致普遍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当然亦有一部分资金是有鉴于香港推出了百分百存款保障,而前来香港「避险」。

(iii) 第二阶段流入量更多,在三个季度总额达4,200亿港元。但其性质与第一阶段并不相同。由于欧美政府推出的救巿措施陆续产生效用,金融巿场和实体经济都开始稳定下来。在美元套利盘的推动下,大量资金流入亚洲,尤其是香港。香港股巿在2009年第二季开始持续反弹,同时新股上巿、供股、配股等集资活动非常活跃。全年股票巿场集资总额超过5,000亿港元。而其中约7成牵涉内地公司,集资额达3,400亿港元。由于招股活动大部分是通过国际配售进行,涉及很多外地投资者,所以做成大量海外资金兑换港元和流入香港。

(iv) 既然进行集资活动大部分是内地企业,它们在集资后,不是应该很快把港元资金汇回内地和兑换成其他货币吗?不过,据我们的非正式统计,截至去年11月底,内地公司可能仍有约四分之三(约2,600亿港元)在股票巿场集资得来的资金仍以港元存放于香港或内地的银行体系,并未兑换成人民币或其他货币。当然这情况只是短期现象,因为这些内地公司在香港并没有太多业务,筹集得来的资金应该是在内地或其他海外巿场运用,所以它们必定会陆续把资金兑换或汇出,而以港元存放的资金将有所减少。但要留意,假若今年的股票巿场集资活动继续活跃,仍然会有新的资金流入港元,并抵销了一部分港元的流出。

(v) 大家可能会感到奇怪,为何在过往2006至07年香港股票巿场集资活动同样活跃时,金管局无须在市场卖出港元,而去年却要不时出手沽出大量港元呢?留意港美货币市场的人士应该会了解,过往港美息差较阔,吸引沽港元的套息活动,有助抵销资金流入所带来对港元的需求。但2009年港美息差大幅收窄,以一个月期银行拆息来说,美息从2007年底高于港息约130基点收窄至目前的20基点,因此未再有巿场诱因产生港元套息盘去抵销流入港元的资金。

(vi) 另外,市场上有人认为跨境物业投资亦是导致资金流入港元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可靠的数据,只能靠一些业内人士的估计作参考。据巿场人士估计,内地个人买家(不包括以公司名义的内地人士)购买香港物业有上升趋势,占本地物业交易份额由2006年的4%上升至2009年的10%或以上,而涉及这些交易的港元支付需求很难估计,但为数可能不少。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对过去五个季度大量资金流入的性质加深了了解。我们有理由相信很多流入的资金是与周转或股票集资有关,而并不是打算作短的炒卖活动。但我们并不可以因此而掉以轻心,因为资金的本质可以锐变。同时流动资金极度充裕和超低息环境可能还会继续影响香港,所以资产泡沫的潜在风险仍然相当高。我以前曾多次提醒银行、企业和巿民要提高警觉,要小心风险管理,不要过分借贷,避免利息掉头回升时失却预算,甚至出现财政困难。我藉此机会再次呼大家要小心从事,并要求银行批出物业按揭贷款时,要加倍审慎管理好相关的信贷和利率风险。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
陈德霖

2010年2月1日

最新匯思
修订日期 : 201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