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廿载金融事

汇思

2007年05月03日

香港廿载金融事

中港两地早在20年前已经开始合作,商讨香港货币金融事务。

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周年的活动展开,令我回忆起1987年,即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之前10年的往事。当年发生了不少影响香港货币金融发展的大事。

第一件要说的,是1987年10月发生的环球股灾。由于担心恒生指数期货合约的交收可能出现问题,本港股市要停市4日。这次事件在香港股票市场发展史中已有详尽记载。它促使交易所的管治作出全面改革,亦催生了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

但较少人提及的,是香港期货保证有限公司当年提供的「救市基金」安排。这项安排是在当时位于海富中心24楼的布政司署金融科办事处拟订,用作保证所有恒生指数期货合约均能结算。

在1987年10月25日,当时的金融司、已故的林定国先生成功召集多位业界精英,共商对策,为翌日股市重开作好准备。我当时是副金融司,刚当完10日的署理银行监理专员,仅松了一口气,便旋即要为这件事当起跑腿,例如为运用外汇基金作为「救市基金」寻求法律意见。

当时,我其中一个任务是要记录「救市基金」的累积总额,为每所业界机构所筹集的资金,以书面形式记录。我还记得文件上方写着:「我们谨此同意按随附函件内所列条款,及按以下比例提供为数5亿港元的备用贷款。若出现超额情况,每名参与者可按比例减少其承诺提供的款项。」各机构代表需要在文件上填上机构名称及银码,并签名作实。当时所用的字眼是由其中一位与会的业界代表所拟备的。我的档案里今天还保留着这份文件,上面显示当时未能筹集到足额的备用贷款。连同来自外汇基金的款额,备用贷款总数为40亿港元。尤幸当时最后只用上了18亿,而「救市基金」的贷款连同利息最后亦得到全数清偿。

我觉得这件事难忘,但却并非当年最富历史意义的事情。毕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教我铭记于心的,是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道理。防止危机出现就要不断居安思危,以策万全,尽管危机未必出现,背后的劳苦未被彰显。

另一件更加重要的金融大事是在同年5月初发生--就是当时的财政司翟克诚爵士及林定国先生北上之行。我并不知道他们实际是到哪里去,大概是北京吧!当时,我只是负责统筹一套有关香港货币与金融事务的背景资料,并继续为刚出席完亚洲发展银行年会的林定国先生代理职务,担任署理金融司。我预备了10份背景资料,其中一份较为重要,是有关联系汇率制度运作。

联系汇率制度在1983年10月推出,当时运作不足4年,我对它的实际操作有些意见,于是便在资料文件内提出。结果,这份文件却被当时参与北上的同事认为过于坦白,需作修饰,淡化言辞,尽管他们当时都认同我的观点。我知道这个课题是北上之行的主要讨论事项之一,目的是要强化香港的金融货币制度,以应付敏感的政治过渡期。

我还记得当时那种有份作准备,却无缘北上的苦闷心情,久久难以释怀。事后回想,在当时这样敏感的期间,我的反应实在有点不够成熟。是表示悔意也好,是惩罚自己也好,我最终决定不会找出他们当时到底去了哪里,以及与谁会面。时至今日,这件事情对我来说仍是一个谜。

然而,这件事情对香港来说却非常重要,因为它标志着中港两地,就香港的货币与金融事务发展成功开展对话,为长达10年极具建设性及非常成功的沟通打稳基础。大家的目标非常清晰,就是要促进香港的稳定与繁荣。在此期间,双方坦诚讨论及决定了多项改革措施,使香港的货币与金融体系在过渡九七前后继续保持稳定。

倘若我记忆犹在,也许迟一些再找机会,与大家多分享一些中港两地金融合作的愉快经历吧!

任志刚
2007年5月3日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7年05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