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

汇思

2006年05月04日

人民币升值

当人民币汇率越过某些「心理关口」时可能会对市场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影响,但香港无意改变汇率政策。

我知道当人民币达到某些汇率水平,例如转强至每美元兑人民币8元,甚至进一步转强至7.80元时,市场都会特别敏感。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很难明白为什么市场对这些汇率水平,而不是其他接近的水平有这样大的反应。市场心理学有时候的确难以解释,也未必有理性的经济论据支持。我不是心理学家,但我觉得如果市场人士多花点时间研究汇率背后的经济因素,他们便可能发觉这些心理水平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随着内地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内地经济与全球经济日渐融合,彼此间货物与服务贸易以及资金流向的自由度显著增加,内地与全球各地的物价将会有一定程度的融合。但由于不同经济体系在生产与贸易方面有不同专长,土地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较低,因此各地物价不会趋向完全一致,这点可以从现时很多开放型经济体系的价格水平仍存在差距证明。然而,随着内地经济愈来愈开放,价格融合的幅度相信会颇显著。价格融合将会使经济学家所指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实质有效汇率」上升,这调整可以透过「名义汇率」,尤其是兑美元(现时全球的主要储备货币)的汇价在现货市场上升。若人民币实行与某货币挂鈎的固定汇率制度,内地的通胀将会高于货币锚所属的经济体系。视乎当局的货币政策取向,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及内地通胀也可能会同时上升。

内地选择了增加名义汇率的弹性来配合其与全球经济融合的重要过程(尽管过程不一定畅顺),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提高通胀(尽管现时全球通胀温和,部分是由于内地与全球经济融合的结果)对内地经济造成的冲击,可能较诸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无可避免出现的短暂汇率过度波动大得多。此外,具弹性的人民币汇率会让当局有更大的自主性去运用货币政策以应付经济冲击,其中包括在融合过程中带来的冲击。以内地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在2005年已位居全球第四大)及资本帐逐步迈向开放的情况来看,这点显得愈见重要。但可惜的是,理性的经济论据往往被出于政治考虑的评论所掩盖。

撇开政治不谈,从一些宏观经济数字(尤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及通胀低企)可以证明内地当局正巧妙地引导经济融合过程。当局在引入汇率弹性的同时也采取果敢及有系统的措施逐步开放资本帐,其中包括近期出台一般被称为「合资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措施。这些措施可能有助纾缓目前人民币汇率所受到的升值压力。而由于国内储蓄有机会投资海外从而取得较高的回报,人们对储蓄的需要可能减少,引致储蓄率下降(消费相应增加)、储蓄与投资差距缩窄,以及经常帐顺差减少。就金融开放改革而言,相信这是明智的策略,它不但有利于审慎管理金融波动的风险,对解决全球收支失衡也有帮助。相反,假如应某些人要求把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话,风险会很大。

因此,我们在观察甚或预测人民币汇率走势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经济理据,也应该明白只要人民币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当局调控汇率的能力仍是相当高的。同样,市场也不应该对国家领导人指人民币不会再出其不意一次过升值的言论存疑。

然而,我明白人民币汇率的「心理关口」会影响港元汇率,引发市场关注人民币与港元的长远关系的问题。我除了重申特区政府无意改变联系汇率制度外,还想指出在内地与全球各地物价融合,以致人民币兑其他货币升值的过程中,香港亦必会受到影响。香港毗邻内地,两地在各层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内地与香港融合的程度与步伐也可能较其他地区的大。事实上,这种融合作用,正是引致香港几年前经历了一段通缩期(很多其他地方相比录得温和通胀)的其中一个原因。如果在持续融合的过程中,人民币兑港元逐步升值,显然对我们也有利。换言之,人民币汇率的「心理关口」纯属心理性质,并不表示香港改变汇率政策的可能性会提高。

任志刚

2006年5月4日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6年05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