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的结构性调整

汇思

2003年11月20日

香港经济的结构性调整

香港经济正经历痛苦但无可避免的结构性调整。在这过程中,金管局的职责是维持稳定的货币与银行经营环境,使调整能顺利进行。

中国内地持续推行改革开放,最终会加强与全球各地的经济融合。由于内地具有深厚的潜力,可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经济体系,这种融合作用将会对全球的产品组合,以至各国与内地的贸易及金融关系带来影响。由于香港地理上紧贴内地,与内地也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因此一直以来我们感受经济融合所带来的影响,远比全球任何其他经济体系都大。事实上,香港本身正加快与内地经济融合的步伐,当中涉及深远的结构性调整。

这场结构性调整所带来的痛苦,相信社会大部分人士都已感受得到。最初中港两地价格悬殊,人流、资金流及产品流不平均,以及两地经济的规模差距较大,都是导致香港价格下调的部分原因。基于透过汇率来达到调整的风险太大,尤其香港在政治过渡期后随即遇上亚洲金融危机,特区政府宁愿选择本地价格下调的路向。在这形势下,香港持续通缩接近5年,影响所及,经济增长步伐放慢,失业率也高企。结构性调整结束时,香港应能更全面地从内地经济加快增长中得益。

任何形式的经济结构调整,都会对不同经济环节及社会层面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更可能影响政治、社会、经济及金融稳定。在香港的情况里,楼价下跌影响不少置业人士,并使社会萌生强烈的不满情绪。与楼价下挫一样,金融资产价格下跌影响了整体消费者信心及经济增长。由于国际资金流向不定,金融资产价格有时更倾向过度调整,影响金融稳定。消费价格下跌及收入减少,也令公共财政显著恶化,最终可能影响外界对港元及货币稳定的信心。结构性调整可以造成极大的冲击,以致超出人们可以忍受的地步,甚至触发一些对社会造成重大冲击的反应。政府的工作是要妥善处理这些潜在风险,并尽可能维持稳定的环境,使无可避免的结构性调整可尽快及有效地完成。

由于结构性调整幅度甚大,加上不利的周期因素令形势加剧,令政府当局这项工作变得特别棘手。此外,经过多年的经济繁盛时期,社会大众的期望也较前更大。金管局参与维持社会稳定这项工作的具体角色,是维持货币与银行体系的稳定。我们虽然面对重重困难,但相信已履行了责任。经过5年严峻的结构性调整,加上亚洲近期史上最恶劣的金融风暴、楼市与科技泡沫爆破,以及非典型肺炎疫症,本港的货币与银行体系以任何标准来衡量都仍稳健如常,市场对联系汇率的信心维持强大。举例说,现时1年期美元兑港元远期汇率所展现的是折让而不是溢价,10年期港元外汇基金债券的收益率与同期美国国库券收益率的差距接近零,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为3.83%。尽管负资产住宅按揭为数众多,但按揭贷款拖欠比率只有1.05%。

我们很难预计这场痛苦的结构性调整何时会完结,但由于来自内地的人流及资金流较前增加,调整幅度似乎已收缩。此外,我们有理由相信最痛苦的时刻已经过去,同时调整过程正进入最后阶段。

 

任志刚

2003年11月20日

 

有关《观点》文章: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3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