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征信及数据验证研讨会欢迎辞
演讲辞
2025年10月10日
跨境征信及数据验证研讨会欢迎辞
阮国恒,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
各位嘉宾、各位传媒朋友,大家好!
- 欢迎大家来到今日的跨境征信及数据验证研讨会,亦很高兴跟大家分享,「跨境征信互通」业务试点和「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如何可以支持跨境征信及推动跨境银行业务场景的最新进展。
跨境征信合作
- 相信大家都明白,信贷市场与实体经济,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信贷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信贷市场的安全,有赖信贷资料的共用制度;而可靠、准确和广泛的信贷资料,除了可以协助银行对各类贷款人进行更好的信用评估,完善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之外,亦有助扩大贷款对象。同时,信贷资料共用亦都有助银行可以更精准地去订定借贷条款,降低合资格贷款人的利息成本,或者提高贷款额度,最终是银行和贷款人双赢的局面。金管局一直致力促进本地信贷资料的共用,由上一世纪后期逐步发展的个人消费信贷资料库,以及2004年成立的商业信贷资料库,到2024年全面运作的信资通,全面涵盖由企业到个人的信贷资料本地共用。
- 随着跨境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信贷市场需要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地信贷资料。跨境信贷资料共用已经成为国际金融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带来了庞大机遇,跨境经济活动高速增长,不论是内地企业来港开拓或扩展业务,抑或是内地居民来港工作或生活,都需要在本地银行开立帐户,以获取银行服务。而香港银行进行客户尽职审查时,就需要考虑到相关客户在内地的身份认证、财务状况及信贷纪录等资料。
「征信互通」x「数据验证平台」
- 因应业界的需求,金管局一直与人民银行合作,推动跨境征信合作。我们自从去年开始推进「跨境征信互通」的业务试点,当中有成功案例直接由征信机构将资料传输往另一地的征信机构。鉴于有些资料较敏感,今年4月起我们也结合了已经上线的「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的应用,优化了试点安排,在流程上加入了验证平台的步骤,让这些资料可以经由内地企业及个人客户授权下在香港获得认证。
- 验证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和数据代码(hash values)进行文件验证,让银行可以快速而安全地验证用户自主携带的数据。自从验证平台于2024年5月推出以来,已经服务超过10家银行和征信机构,支持银行办理开立帐户、汇款和借贷等业务。验证平台于今年4月更加成功与商业数据通(CDI)对接,为CDI成员机构提供了更便捷的接入方式。
- 事实上,验证平台的技术设计具备高度开放性,可以支持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数据源和用家,亦可以根据个别应用场景的需要,上线更多的数据种类。现时,验证平台覆盖的数据已经相当丰富。除了信贷报告,还支援税务资料、认识你的客户(KYC)文件,甚至是与学历相关的不同类型的个人和企业数据。
- 而透过我刚才介绍的征信机构协作,配合验证平台的支持,试点计划至今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成功在不同场景之下,跨境传输不同类型的企业及个人数据。在信息南向传输往香港方面,香港银行成功获取具有高度认受性的人民银行信用报告,协助审批了超过二亿六千万港元的贷款,当中包括企业贷款、个人信贷、房屋按揭等实际场景。至于北向传输方面,我们看到对信贷资料的需求也非常殷切,而香港业界亦都完成了多个试点个案,协助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港资企业,以及在深圳工作的港人,获取内地银行贷款。
- 我们迄今收到的香港银行业界回应是积极的,认为措施有助银行掌握更全面的征信资料,在加快信贷审批流程的同时,亦优化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在这里,我有一些个案可以简单地和大家分享。
个案一:-
- 一家香港企业有融资需要,香港银行通过跨境征信合作,取得作为该企业全资股东的内地母公司的企业征信数据,更全面了解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母公司的实力,成功为该企业提供合适的融资贷款额度。
个案二:-
- 一名内地专才来港工作,由于从来没有在香港贷款,因而没有信贷纪录,在申请银行按揭贷款或信用卡遇到困难,不是被拒批,就是获批的信贷额度偏低。此时,香港银行利用该专才在内地的个人征信数据进行更全面的风险评估,之后批出贷款产品,满足客户的生活需要。
- 在之前的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金管局与人民银行已经决定,将跨境征信互通业务试点「常规化」,支持业界将现阶段试点成果「产品化」,推出以市场为本的跨境征信解决方案。同时,为满足市场需要和反馈,也正如行政长官在刚刚发表的施政报告所提到,金管局将继续与内地相关部委共同协作,优化「跨境征信互通」和验证平台,便利香港银行向在港的内地居民及企业审批贷款。我们也会推进验证平台在数据源和数据种类、大湾区内覆盖范围,以及客户体验和介面等多方面的提升与扩容。跨境征信合作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改进空间,接下来的专题讨论环节,我知道会更深入探讨这个题目。
- 正如我刚开始时提及,跨境信贷资料共用是当前国际金融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亦是香港和内地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题目。香港和内地跨境征信合作的推进,不但符合香港以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香港联通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梁作用,更加有助完善监管,提升金融安全与稳定性。
- 金管局因应最新进展,今日亦会向银行界发出通函,鼓励银行善用「跨境征信互通」及「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我们期望业界可以因应实际需要,持续推广以及不断完善跨境征信方案及跨境数据应用,亦可以发掘更多利用数据去推动跨境业务的应用场景,促进两地企业和个人跨境融资便利化。
替代数据的使用指引
- 与此同时,在全球越来越依赖数据推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出现更多来自不同数据源和不同类型的替代数据。而银行在信贷风险评估中,利用替代数据提升分析能力亦越来越普遍。
- 金管局就银行使用信贷资料库内的资料一早已经制订了清晰的指引,但考虑到替代数据一般较传统信贷资料更加多样化,而且数据源亦不断在扩大,金管局正就这方面制订额外的指引,希望能够支持银行积极使用替代数据,去优化银行服务和加强风险管理流程,同时亦加强对如何使用客户替代数据方面的保障。这份额外指引参照了国际上的经验和良好手法,列举四大使用替代数据的保障消费者原则,包括(1)管治及问责安排、(2)透明度和如何管理客户的同意、(3)如何维持数据质素和公平性、(4)数据私隐和保护。我们今日向行业公会发信,就指引内容开始咨询业界意见。
结语
- 我希望各位能够透过接下来的专题讨论,更加深入去了解「跨境征信互通」及「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措施的具体运行经验。我们往后会继续与本地银行、征信业界,以及内地相关机构合作,继续促进和完善跨境信贷及其他数据源共用,便民利商,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融合发展。在这里,我预祝大家有一个成果满满的下午。多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