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民,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外事)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早晨 !
感谢灼见名家的邀请,出席第四届财经峰会暨ESG大奖颁奖典礼。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香港绿色金融的新机遇 。
当大家讲绿色金融,焦点往往集中在金融工具,但工具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采纳和应用绿色金融的实体经济,将资金投放在具体实在的项目和日常运作,这个才是绿色金融的目的。所以,灼见名家评选和颁授ESG大奖,正好体现了绿色金融的真正意义。
我要衷心祝贺今天获得ESG翘楚大奖和 ESG企业典范大奖的多家企业。我注意到,获奖企业当中不乏在香港绿色金融方面的先行者,他们根据企业本身的特色,结合香港金融业界提供的绿色服务和产品,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成功的绿色金融案例,为企业的营运和投资获取资金,为对抗气候变化作出贡献,为企业品牌创造价值,也为更多企业关注和接纳绿色金融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
香港在绿色金融领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20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有 52% 来自亚洲。要达到巴黎协定的要求,预计未来 30 年亚洲地区需要 66 万亿美元的气候投资。在内地方面,中央制定了「3060」双碳目标,要达到碳中和,保守估计未来 30 年就需要超过 100万亿元人民币的绿色投资。
香港是亚洲区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一向是区内资金融通的枢纽。亚洲地区对气候融资的庞大需求,对于香港的金融业特别是债券市场和银行业而言,无疑是难得的机遇。
事实上,香港绿色金融近年来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最近几年,金管局伙拍国际独立机构,较为有系统地收集和分析香港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 。我尝试从发行量、债券和贷款比例、发债主体、产品种类四个方面做一个简单介绍。
首先是发行量。最新的数据显示,2021 年香港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务工具包括债券和银行贷款,发行量达到 570 亿美元,比2020 年增加四倍。其中绿色债券占整体债券发行量的比重达15%,比起2020年的4%,增幅是非常可观,可见绿债已经成为债券市场快速冒起的生力军。
第二是绿色债务工具的分类,也出现较明显的变化 。2020 年绿色债券和银行绿色贷款的比例是九比一,2021 年绿色贷款急起直追,同一个比例已经变成 55% 比 45%,绿色贷款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第三是发债主体的变化。2021年金融机构占 35% ,房地产类企业占37% ,其他类型企业占 18% ,而政府和多边开发银行占 10%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机构占比在2020年只是19%,一年间增加了16个百分点,反映出金融机构通过市场筹集绿色资金,然后提供予具体绿色项目和企业的中介作用正不断加强。
第四是绿色金融产品日渐丰富。除了最常见的绿色、可持续、转型类的债券和贷款外, 金融机构不断推出创新的绿色产品,包括社会责任债券、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挂鈎的利率掉期、蓝色债券、疫情防控债券、相关的绿色衍生工具等等。此外,在零售层面,银行还推出绿色存款、绿色按揭等产品。
香港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和成熟的金融体系固然是主要的因素,政府和监管机构的大力推动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我举几个例子。
首先是政府绿债计划。特区政府在 2019 年设立政府绿债计划,并由金管局负责落实。这项上限为2,000亿港元的计划,至今已经成功发行总值接近 100亿美元等值的绿债,并录得多项纪录,包括全球最大发行额的政府类别美元绿债,亚洲最长年期的政府类别美元绿债,亚洲地区最长年期的政府类欧元绿债,港府发行的第一笔人民币债券,全球最大的绿色零售债券。
政府发行绿债有多重意义:一是为政府的绿色工程项目提供资金。二是逐步建立起多币种、多年期的债券收益率曲线,为香港和亚洲区的发行人提供参考基准。三是通过绿色债券计划,向国际投资者推广香港政府落实碳中和目标的决心和能力。事实上,香港政府的绿债计划已经在机构投资者当中建立了相当不错的口碑,我们的绿债框架有很高的认受性。
四是通过政府绿债的成功经验,让我们可以用第一身身分,向潜在的发行人推广香港绿债平台,吸引更多机构在香港进行绿色融资。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去年 10 月深圳市人民政府成功在香港发行 50 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当中 39 亿元是绿债。在发债过程中,金管局团队分享我们的经验,并力所能及地提供协助。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加强这方面的推广工作。
宣传推广如果有实质的资助做配合,效果会更为明显。发行绿债涉及各种发行费用,绿色融资不论是债券还是贷款,都需要外部独立评审机构对项目进行评估。为吸引更多发行人在港进行绿色融资,特区政府在去年 5 月推出为期三年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资助债券发行人和借款人的发债和外部评审服务支出。审批工作由金管局负责。
这项计划广受欢迎,不足一年已批出近 100 宗申请,所涉及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券和贷款,总额达 300 亿美元。为鼓励规模较小的企业进行绿色融资,财政司司长在今年的财政预算案宣布,将外部评审费用资助的最低贷款额门槛由两亿元降至一亿元。 近日我们开始陆续收到受惠于新政策的企业提交的申请。
计划的另一个目的,就是通过一个认可安排,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和外部评审机构落户香港,提供绿色融资的专业服务。目前,国际上主要的外部评审机构大部分已经在香港设立据点或者扩充业务,并由以往着重于销售服务的营运模式,逐步加重专业评审的技术含量。这对于提升香港绿色金融的知识深度,有很大的裨益。
除了推动市场发展,金管局也通过我们的监管工作,推行绿色及可持续银行业发展,要求银行妥善处理气候风险,在银行的策略、管治、风险管理、披露四方面引入绿色金融概念,令银行在业务和运作模式方面更加重视应对气候风险,更多地在业务和产品方面引入绿色金融的元素。
刚才我重点讲了机遇,但推动绿色金融也面对一些挑战,我归纳为标准、数据、人才。而这些挑战,不能单靠金融机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集中各界持份者去合力解决。
因此,金管局和证监会牵头,联同特区政府相关政策局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在 2020 年成立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协调香港金融业针对气候和环境风险的应对措施,我刚刚提到的三个挑战就是小组的重点工作。
针对缺乏统一绿色标准的痛点,小组同意采纳揉合了中国和欧盟标准的共通绿色分类目录(Common Ground Taxonomy)为基础,研究建立可以供香港市场采用的绿色分类框架,为香港金融业界提供一套绿色基准。
小组又成立跨界别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中心,聚集监管机构、政府部门、业界持份者和学术机构的力量,重点针对绿色人才库和数据收集分析,研究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付诸实行。在特区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心近期将推出资源信息库,协助金融业界和学术界更方便地查找气候相关的数据,并提供一站式的培训和实习信息,支持气候风险管理和绿色金融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同时,小组正筹备推出今年财政预算案宣布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培训先导计划」,提供资助,支持绿色金融从业人员和大学生参与培训和获取专业资格。我们预期在今年内推出这项计划。
各位,绿色金融处于起步阶段,香港有雄厚的根基,有独特的优势,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共同的信心,借绿色金融的东风,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更加多元化,令金融成为香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动力。
最后,我祝峰会顺利举行,并借峰会主题,祝各位智慧创富!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