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与金管局的联合调查显示2024年投资产品销售及市场参与度均创新高

新闻稿

2025年09月04日

证监会与金管局的联合调查显示2024年投资产品销售及市场参与度均创新高

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与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今日(9月4日)发表有关非交易所买卖投资产品分销情况的年度联合调查结果,当中显示2024年该等产品的销售及市场参与度皆创新高(注1)。

在2024年,持牌法团和注册机构的非交易所买卖投资产品的总交易额按年飙升40%至破纪录的60,730亿元(注2)。市场参与度于去年亦录得广泛增长。从事投资产品销售的公司数目上升9%至414家的新高,当中多达46%的公司的销售录得一倍以上的按年增幅。大型公司数目上升12%至101家(注3)。此外,负责分销投资产品的人员增加4%至超过19,000名,而完成至少一项交易的客户则增加28%至超过120万名,数目均创下历史新高(注4)。

在2024年,所有主要投资产品种类均录得显著的销售增长。认可集体投资计划的销售上升96%至14,000亿元,而非认可集体投资计划则增长50%至8,440亿元。结构性产品及债务证券的销售分别按年上升30%及29%。受访公司普遍观察到投资者情绪较一年前高涨,积极追求符合其风险胃纳及投资目标的产品。

股票挂钩产品在强劲的市场动力下蓬勃发展,并依然是最畅销的结构性产品种类,其销售达17,290亿元,按年增长43%。同时,货币市场基金及主权债券被认为风险较低且在2024年当时的高息环境下提供可观回报,因此对投资者仍有吸引力。调查显示,货币市场基金的销售有所增长,占大型公司呈报的首五大集体投资计划总交易额的比例由2023年的76%升至80%。主权债券亦受到欢迎,占去年所销售债务证券总交易额的49%,而前年则为44%。

证监会中介机构部执行董事叶志衡博士表示:「产品销售显著上升,凸显了这些公司对本港金融市场的投入及投资者对市场的信任。证监会坚定不移地建立稳健的监管框架,让企业能够发展,同时保障投资者利益。」

金管局助理总裁(银行操守)区毓麟表示:「投资交易的强劲增长,反映投资者对香港投资市场活力的信心及兴趣,并支持市场生态持续增长和发展。调查结果有助监管机构因应市场发展更有效地协调和落实监管工作,从而保障投资者。」

从是次调查观察到的其他要点包括:

  • 在2024年,结构性产品依然是受访公司销售最多的产品种类,占总交易额的42%(25,670亿元)。集体投资计划及债务证券亦位列三甲,分别占37%(22,440亿元)及15%(9,410亿元)。
  • 股票挂钩产品占2024年销售的全部结构性产品的67%,高于2023年的61%。在大型公司呈报的首五大产品中,相关股票以科技(42%)、汽车(23%)及互联网(22%)行业为主。
  • 网上销售占所有受访公司呈报的总交易额的17%(2023年:12%)。在2024年,于网上分销投资产品的受访公司数目持续增长13%至104家。集体投资计划仍然是网上平台上销售最多的产品种类,占网上销售总额的77%,其次是占21%的债务证券。

 

备注:

  1. 我们向就第1类(证券交易)及/或第4类(就证券提供意见)受规管活动获发牌或注册的公司(包括2,368家持牌法团及109家注册机构)发出年度调查问卷,并获得超过99%公司的回复。是次调查涵盖受访公司在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汇报期)向非专业投资者客户、个人专业投资者及部分法团专业投资者销售非交易所买卖投资产品的情况。证监会与金管局于2021年发表首份联合调查。
  2. 交易额是指投资者就投资产品已付或应付的金额。就结构性产品及衍生工具产品而言,交易额是指在销售时合约所承担最高风险的金额。受访公司只需汇报单边交易,而滚转、赎回及平仓的交易额则无需汇报。
  3. 大型公司是指在汇报期内总交易额分别达10亿元或以上及300亿元或以上的持牌法团及注册机构。它们需提供所销售的投资产品的详情,包括按投资者类型划分的交易额,及就交易额而言,首五大投资产品的详情。
  4. 在汇报期内完成至少一项非交易所买卖投资产品交易的持牌法团及注册机构客户数目分别为493,829名及714,926名。
最新新闻稿
修订日期 : 2025年09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