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与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就持牌法团和注册机构的非交易所买卖投资产品销售活动进行的联合调查(注1)显示,总交易额由2022年的37,990亿元增至2023年的43,380亿元(注2),增幅达14%。
受访公司认为,随着市场从疫情中复苏,通胀压力缓和,及预期主要经济体结束货币紧缩周期,2023年整体市场气氛有所改善。在这背景下,从事投资产品销售的公司数目由2022年的371家升至2023年的380家。约68%的公司称其交易额按年增长,而约29%的公司将其销售团队扩充50%或以上,以配合不断增长的业务需要。参与交易的客户数目亦增加15%至超过940,000 名(注3)。
投资产品录得销售稳健增长,主要是因为集体投资计划、债务证券及结构性产品的销售分别增长3,940亿元、800亿元及590亿元。
根据调查,货币市场基金的销售在2023年有所增长,其占大型公司(注4)呈报的首五大集体投资计划总交易额的比例由2022年的61%升至76%。主权债券的销售亦录得增幅,其占所销售债务证券总交易额由2022年的29%上升至2023年的44%。货币市场基金和主权债券的受欢迎程度上升,反映投资者在持续高息环境下偏好风险较低而收益较稳定的产品。
证监会中介机构部执行董事叶志衡博士表示:「调查结果反映香港投资市场显著复苏,展现了证券业的韧性;多个产品类别亦录得增长,显示业界能够因时制宜,致力迎合投资者的需要。证监会继续不遗余力地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增长,同时确保投资者的利益获得保障。」
金管局助理总裁(银行操守)区毓麟表示:「调查显示广泛类别产品销售均呈上升趋势,投资者在香港投资市场的参与度亦有所提高,反映2023年投资市场复苏及投资者重拾兴趣。调查亦为监管机构在制订政策和进行与投资者保障有关的工作提供了宝贵意见。」
其他从是次调查观察到的要点包括:
完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