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基金谘询委员会辖下货币发行委员会2005年5月13日会议记录

新聞稿

2005年06月03日

外汇基金谘询委员会辖下货币发行委员会2005年5月13日会议记录

(外汇基金谘询委员会于2005年5月26日批准公布)

2005年4月1日至28日期间货币发行局的运作

货币发行委员会(委员会)获悉,港元汇率在4月底一度转强,部分原因可能是市场对中国内地短期内会改变汇率制度的预期升温。报告期内银行同业拆息稍降,货币基础由2,873.1亿港元降至2,847.4亿港元,主要是未赎回负债证明书减少所致。委员会成员获悉,支持比率于3月中升至触发上限水平112.5%,而根据触发机制,资产已由支持组合转调至投资组合,使支持比率回落至110%。

  1. 委员会获悉,报告期内货币基础的变动与外汇储备的变动完全一致,符合货币发行局制度的原则。
  2. 报告期内的货币发行局制度运作报告载于附件A

对风险及不稳定因素的监察

  1. 委员会成员了解到区内经济 增长持续稳固,但美国增长则减慢。本地需求及来港旅游业继续增长。委员会成员亦审阅一份以金管局编制的图解方法来探讨物业市场近期发展的特别分析文件。有 关指标显示,现时住宅楼市形成另一泡沫的风险仍较低,但「确认人」交易增加反映住屋的投机性需求上升,现时货币状况宽松,但其后情况若逆转,可能导致资产 价格大幅波动。

总结余兑换安排

  1. 委员会成员审阅一份重新检讨总结余兑换安排的文件。成员了解到港元自接近2003年 底以来一直受到上升压力,而由于港元继续被用作投机人民币升值的工具,相信这些压力将会持续。成员研究可引入哪些优化措施,以消除在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元汇 率可转强程度的不明朗情况,以及理顺货币和外汇市场在货币发行局安排下的运作,尤其有助确保港元利率较贴近美元同期利率。
  2. 委员会成员检讨过近期联系汇率强方操作的经验后认为强方操作有加强的空间。鉴于市况有变,现时有理由引入总结余的强方兑换保证,以配合原有的弱方兑换保证。鉴于本港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港元汇价稳定,将港元兑美元的汇率保持在约7.80港元兑1美元的水平,因此委员会认为应以联系汇率7.80为中心点设立对称的双向兑换保证。成员了解到这会涉及将现行的弱方兑换保证汇率移至7.80以上的水平,并认为移动过程应该循序渐进,以减少可能引起的市场忧虑。
  3. 委员会成员认为厘定两个兑 换保证汇率之间的实际距离时应考虑两点:一是差距不应过大令汇率波动太大,另一是差距不应过小,使港元外汇业务缺乏生存空间。成员认为在双向兑换保证汇率 水平设定的兑换范围内,金管局可进行旨在促进联系汇率制度顺利运作的市场操作,如消除可能会不时出现的市场异常现象。成员认为这些操作应严格遵守货币发行 局原则,即货币基础的总额及增减均须按联系汇率水平以外汇储备提供十足支持,同时市场操作引起对总结余的影响须即时公布,而有关资料载于每月提交委员会的 货币发行局运作报告。该报告其后亦会载于金管局网站及《香港金融管理局季报》。
  4. 成员另又讨论负债证明书(根据《外汇基金条例》发行,作为发钞银行发行的银行纸币的保证)与总结余之间应否可互相转移。成员认为这个问题应由金管局进一步研究,在谘询3间发钞银行之后提出实际方案供委员会审议。

中国内地及香港的商品与消费价格的关系

  1. 委员会成员审阅一份有关商品价格变动在中国内地及香港是否有预示日后消费物价指数的领先指标的作用的实证研究报告。结果显示非石油类商品价格变动对整体消费物价通胀有显著的预示能力,而油价变动则没有。非石油类商品价格上升1%对 香港及中国内地日后消费物价通胀上升的影响较在美国等其他经济体系大,原因有几个。首先前者(尤其是香港)属高度开放型经济体系,因此本地商业周期与全球 商业周期的步伐相当一致。因此,可以预期本地及全球通胀指标之间有密切相关性。第二,食品价格占香港及中国内地消费物价指数篮子的比重较美国的大,因此假 设其他因素不变,全球食品价格波动倾向对消费物价通胀造成较大影响。第三,中国内地生产工序的商品密集程度很高。

如有查询,请联络:

新闻组经理冯惠芳        2878 8246或
新闻组资源中心联络主任黄庆锋  2878 1802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05年6月3日

最新新聞稿
修订日期 : 2005年06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