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香港的数字经济铺桥搭路

汇思

2025年10月30日

为香港的数字经济铺桥搭路

我在上星期的《汇思》中,分享了金管局「金融科技2025」的一些工作,包括推动银行采用金融科技,以及培育金融科技人才与企业。要令香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除了以上提到的「软基建」外,稳健的金融「硬基建」同样关键。

金融基建好比一条高速公路,让资金和金融资产能在经济中安全而高效地流通,而「数码桥梁」则连接金融体系的各个部分,防止其形成削弱效率、阻碍创新的孤立的「数据孤岛」。因此,稳健的金融基建对于香港建立一个安全、高效及具包容性的金融系统至关重要。

金管局透过「金融科技2025」强化金融「交通网络」建设。今天,我想与大家特别分享两大重点:探索央行数码货币(CBDC)及建设新世代数据基建。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建香港未来金融体系的核心支柱。

重塑数码时代的货币

香港早已拥有先进的支付系统,是全球唯一拥有支援四种货币的即时支付结算系统(RTGS)的金融中心。2018年推出的「转数快」进一步令零售支付更畅顺便捷。「转数快」现已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实现跨银行及电子钱包即时转账。近年,「转数快」亦相继与泰国及中国内地的同类系统实现互联,为跨境支付提供更多途径。

在此良好的基础上,我们早于2017年便开始研究以分布式分类帐技术(DLT)为基础的新型数码货币——央行数码货币(CBDC),亦即「数码港元」。透过「金融科技2025」,我们加快了这些工作,并从实验迈向实践。「数码港元」是由金管局发行,没有信贷风险。因此,我们初期的工作重点是探索「数码港元」在批发层面的应用场景,特别是用作国际贸易支付。mBridge项目将「数码港元」与中国内地、泰国及阿联酋的央行数码货币互联,令跨境交易的处理时间由原本的数天缩短至仅需数秒。随着项目于2024年进入最简可行产品(MVP)阶段,这条崭新的金融「高速公路」已显著提升企业跨境支付的效率。

我们在DLT的探索促使我们进一步研究代币化(tokenisation)可如何改善我们的金融系统。代币化就如同升级至「智能公路」,能将现实世界资产,如货币、股票等,转化为可作即时交易的数码代币,令交易更快捷、更顺畅。因此,我们去年推出Ensemble项目,推动香港代币化生态圈的发展。项目自推出以来,迅速在本地及国际层面获得广泛关注,我们已与巴西、法国及泰国的央行合作开展跨境代币化用例研究,并联同业界在沙盒实验中研究了20个代币化应用案例,探索利用代币化存款进行数码资产交易结算的实际应用,同时以「数码港元」作为生态系统的货币支柱。这些进展协助企业更快捷地调动资金及更有效地管理其流动性,从而降低成本,为企业与公众带来更顺畅的金融服务体验。

Ensemble项目的优势在于香港的独特定位——兼具清晰的监管框架与深厚的市场基础,能汇聚央行与私营创新者,并创造一个能将试验转化为可行方案的环境。我们与业界的合作,配合香港稳健的金融市场及多元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了一个理想的试验平台,让代币化概念在真实市场反馈中得以验证及完善。

我们亦探索「数码港元」在零售层面让市民应用的可能性。最近完成的「数码港元」先导计划,收集了业界的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计划于明年上半年完成相关政策、法律及技术层面所必须的准备工作,为未来可能扩展「数码港元」至零售层面的应用做好充分准备。

这些「数码港元」与代币化相关工作属于一个宏大愿景的一部分:建立一个完善的数码货币框架,促进「数码港元」、代币化存款及受监管的稳定币等不同形式的代币化货币互补共存,以支持金融业界的金融创新,推动香港建立一个具活力与创新的数码货币生态系统。

搭建桥梁以贯连数据孤岛

正如岛屿有赖桥梁连结,以免成为孤岛,我们的金融体系亦需要「数码桥梁」接通「数据孤岛」。因此,「金融科技2025」策略的另一重要支柱,正是要发展新世代数据基建,构建安全互通的「桥梁」,在数据拥有人同意下,便利数据在岛屿之间流动。

这正是设立商业数据通(CDI)的重点。自2022年推出以来,CDI已成为安全的「桥梁」,连接银行和多个数据提供方,短短三年,已经与26间银行和17间数据提供方建立了稳健的伙伴关系,数据涵盖范围由初期的支付、电子商贸纪录、进出口报关等,扩大至政府数据。截至2025年9月,CDI已促成逾71,000宗贷款申请及审查,估计涉及的信贷批核总额超过581亿港元。由曲奇饼店、甜品屋,到宠物用品店及冷冻食品进口商,不少中小企借助CDI,成功克服申请银行贷款时的各项挑战。

「数码桥梁」同样惠及个人及大型企业。随着香港开放应用程式介面(API)框架及「户口互联」(IADS)服务的推行,客户只要授权同意,就可在不同银行及平台间安全共享资料,体验更快捷、更便利的金融服务。目前,我们已推出超过1,200个API,月均使用量超过9,600万次;IADS服务则由15间银行采用,吸引逾7万名用户,每月处理跨行数据传输超过1,000万次。

最后,政府、银行及跨境合作伙伴之间实现互联,简化核实官方纪录的程序,令金融服务流程更畅顺。现时CDI已连接公司注册处及土地注册处等最为可信的数据源,每月自动化处理逾150万次查册。CDI的互联亦已扩展至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为银行增添可靠渠道,核实跨境借款人和企业的资料。这些措施均能减省文书处理、缩短延误,提升整个生态圈内的金融服务水平。

金融科技2025与展望未来

回顾「金融科技2025」,我们所建构的金融「高速公路」与「数码桥梁」已经带来实质效益——更快捷、更具成本效益的的支付方式,更顺畅的融资,以及连接银行、企业与政府的稳健的数据基建。但优质的基建从来没有真正「完工」的一天。正如现实中的公路网络,金融「硬基建」亦必须持续优化,配合新科技,以满足使用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这些成果亦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在最近的一项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排名中,香港在金融科技类别位列榜首,反映我们的金融基建不仅走在技术前沿,其稳健性更有助金融市场发展新领域,进一步确立及巩固香港作为领先金融科技枢纽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金融科技2025」虽然接近尾声,并为香港数字金融的未来奠下坚实根基,但我们的旅程并未止步于此。在踏入第十届香港金融科技周之际,我们将公布香港下一阶段的金融科技发展蓝图,确保香港继续走在金融科技的最前沿。敬请期待!

 

香港金融管理局
总裁
余伟文

2025年10月30日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2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