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2025」 推动香港银行业转型

汇思

2025年10月24日

「金融科技2025」 推动香港银行业转型

金融科技(Fintech)快速演进,金融服务正在变奏,也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透过「Fintech 2025」主动出击,推动香港银行业向更创新、更具韧性的未来前进。随着这段旅程快将进入新篇章,正好让我们回顾策略背后的三大支柱——全面推展银行数码化、扩展金融科技人才库、透过资源政策支持生态圈发展,其余两大支柱,包括央行数码货币及数据基建,将于下周的「汇思」文章再作探讨。这些支柱巩固了香港作为领先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进一步推动数码转型的进程。

由「全面推展银行数码化」到「成功落实银行数码化」

「全面推展银行数码化」旨在支持银行在业务运作流程的前、中、后台,全方位应用金融科技。在这方面,金管局进行了一系列工作,鼓励银行在不同业务范畴,全面采用金融科技:

  1. 数字银行 数码化旅程中的新参与者

    八间数字银行(前称虚拟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迅速扩张客户基础,尤其吸引年轻及中小企业用户。数字银行原生的数码业务模式涵盖储蓄与贷款等核心服务,它们有些也开始提供投资及保险产品,同时也激励了传统银行加速自身数码升级。

    1. 截至20256月,数字银行的客户数目、客户存款及贷款金额

  2. 合规科技以风险管理与合规为重点

    银行采用合规科技(Regtech)是金管局的监管重点之一。我们透过一系列实务指引、用例分享刊物及影片,展示合规科技在实际银行营运中的应用。有赖于此,现时香港所有零售银行均已采用合规科技,整体使用率也达到97%1。随着技术日趋成熟,合规科技也被应用在各个不同的风险领域。

    2. 合规科技使用率增长(2025年对比2022年)

  3. 保险科技、财富科技及绿色科技以业务为导向的应用

    根据2022年6月的「金融科技应用评估」,保险科技(Insurtech)、财富科技(Wealthtech)及绿色科技(Greentech)被列为最具增长潜力、值得金管局提供进一步支持的领域。「金融科技资讯平台」及「Fintech Connect」配对平台的推出,也进一步提升三个领域的使用率,增幅由20%至超越100%不等。

    3. 绿色科技、财富科技、保险科技、人工智能及分布式分类帐技术使用率增幅(2025年对比2022年)

短短数年内,香港银行已由最初的探索阶段,转型至将金融科技融入整个营运流程。根据金管局于2025年发布的「科技成熟度评估」报告,金融科技的使用率现已达95%。客户逐渐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包括透过手机应用程式遥距开户、利用替代数据简化的贷款流程,及采用人工智能(A.I.)强化网络安全的深伪检测技术。

这些发展标志着银行数码化由「全面推展」迈向「成功落实」的转变,显示科技创新正为大众带来价值,突显香港积极建立一个数码驱动、以客户为本的生态圈,为银行客户提供更多元、更安全、更流畅的体验。

走得更远:推动负责任创新

金融科技在本地以至全球的急速演进,促使金管局推出一系列更具体的措施,在「成功落实银行数码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香港金融业的负责任创新。

4. 推动负责任创新的措施

  1. FiNETech – 「金融」与「科技」的连

    为加强香港金融业的联系,我们协助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供应商及市场参与者打破障碍,释放协同效应。就此,金管局推出FiNETech系列及多项业界活动,汇聚生态圈内的专业人士,探讨进一步的合作。配合「Fintech Connect」配对平台,至今已促成超过100项合作,加速创新概念的生成及落地。

  2. GenA.I.沙盒理念与防护机制的验证场地

    A.I.已经成为推动银行各项营运进一步数码化的关键。金管局透过研究及培训,推进A.I.的应用,令使用率得到显著提升:今年的调查显示,75%的银行已将A.I.融入业务,相对2022年的59%有所提升。金管局与数码港合作设立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沙盒,在鼓励探索新技术的同时,有效应对新风险,深化「负责任创新」。

    GenA.I.沙盒不仅提供风险可控的环境、针对性的监管反馈,也为银行提供免费的运算资源。透过提供先进的运算能力,让银行可以探索不同高算力要求的工作,例如验证A.I.模型的准确性、可解释性、一致性及保安性等,从而减轻银行在探索期的资金投入。机构已试验多项应用场景涵盖风险管理、客户服务、反欺诈方案及深伪检测。其中一项创新手法是以「A.I.对抗A.I.」,即利用A.I.工具应对A.I.自身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3. DLT监管孵化器传统金融与代币化的对接

    分布式分类帐技术(DLT)是另一大数码化驱动力。过往数年DLT使用率上升50%,可见市场对代币化的潜力更有兴趣。因此,金管局推出了DLT监管孵化器(孵化器),让银行能衔接传统金融与新兴代币化生态圈。透过建立两者之间的桥梁,金融机构可利用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推动数字资产的发展。现时已经有六间银行透过孵化器推出代币化存款服务,展示负责任创新如何将概念转化为可投入生产的解决方案。

FiNETech、GenA.I.沙盒及孵化器等措施,体现金管局灵活的监管哲学,在积极鼓励创新的同时,始终对潜在风险保持警觉。

以人才为本:培育金融科技专才及蓬勃发展的生态系统

  1. 扩展金融科技人才库

    金融科技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为提升银行从业员的专业能力,「银行专业资历架构」新增金融科技单元(ECF-F),为银行从业员提供金融科技相关的培训和认证。为培育年轻一代,我们多年前推出「金融科技人才培育计划」(FCAS),累计为超过1,300名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帮助他们累积实战经验。此外,在「金融科技先锋联网计划」(IPMN)下,自2022年起,超过360名研究生参与约30间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科技项目,获取宝贵经验。

    我们的努力已见成效,香港金融科技行业至今汇聚超过25,000名专业人才2,本地大学也持续扩展金融科技相关课程,反映出年轻一代对金融科技的兴趣日益浓厚。

    5. 推动扩展金融科技人才库的措施及香港金融科技专才现况

  2. 用资源政策支持发展

    要推动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充分的资源和配套政策至关重要。金管局先后推出「金融科技监管沙盒」3.0和3.1试验计划,为创新金融科技方案提供资助,协助项目商业化并在业界广泛应用。其中,金管局于2021年11月推出的沙盒3.0,便利本地科技公司申请创新科技署(创科署)辖下「公营机构试用计划」,有效地衔接研发成果与开发,以及原型制作。随后,我们与数码港合作提升沙盒3.0,推出两轮沙盒3.1试验计划,旨在为属于金管局监管范围的创新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开发阶段的资助,从而缔造创新文化,促进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业界的协作。至今,两项计划共同批出18个项目,为金融科技生态系统注入更多活力。

旅程新篇章 

这些针对性措施不但推动了新一代银行服务的发展,也正在塑造一个更具创新性、包容性及韧性的生态系统。 

承接着良好势头,我们即将进入金融科技策略的新阶段。透过一连串具体措施与监管指引,我们已经成功完成「全面推展银行数码化」的旅程。我们也走得更远,加快推动负责任创新,扩展金融科技人才库,以及透过资源政策支持生态圈发展,鼓励银行积极采用新科技,同时维持香港金融体系的稳健。 

我们这段金融科技旅程,已巩固了香港在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3。随着科技持续重塑全球金融格局,香港已准备就绪,引领下一波创新浪潮,将银行服务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

 

香港金融管理局
总裁
余伟文

2025年10月24日

 


1 《金融科技应用:进展及未来方向》, 金管局 (2025) (只提供英文版本)
https://brdr.hkma.gov.hk/eng/doc-ldg/docId/getPdf/20250716-3-EN/20250716-3-EN.pdf

2 《The Hong Kong Fintech Ecosystem Report》由投资推广署、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香港金融科技协会及香港金融发展局联合发布(只提供英文版本)
https://www.investhk.gov.hk/media/jznd3b5p/202503-21_hong-kong-fintech-ecosystem-report-2025-1.pdf

3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38
https://www.longfinance.net/publications/long-finance-reports/the-global-financial-centres-index-38/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25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