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流入和潜在风险

汇思

2009年11月19日

资金流入和潜在风险

最近的经济数据显示,全球经济开始回稳,金融体系正在恢复,最坏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然而,环球经济仍然存有相当多的不确定性。香港经济正逐步复苏,目前市场共识是,假如外围环境没有构成大碍,明年香港经济增长达3.7%。不过,在全球低息环境和大量游资充斥下,香港明年要面对一个潜在风险,那就是资产价格上升过急,超乎实体经济的支持。

有人认为,在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没有本身的货币工具 (也即是利率) 以应对大量资金的流入而引致的通胀和资产价格上升的压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环顾亚洲不少经济体系,现时正同样面对大量资金流入和资产价格上升的问题。理论上,这些经济体当然可以加息,以抑压通胀和资产价格上升过急的趋势,但同时又恐怕一旦加息,会令套息盘更活跃,资金流入会更多。这些经济体因此亦处于两难局面。

究竟香港现时有没有资产泡沫?要回答这个问题殊不容易。短期而言,金融和物业巿场价格受很多因素影响。巿场情绪向好时,解释资产价格上升的理由众多。我们虽然不容易评估巿场是否过热,但根据过去经验,我可以肯定的说,资产泡沫越大,爆破时破坏力越大。届时不论政府及其经济、金融顾问如何努力应对,社会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香港上次的资产泡沫在1997年爆破,资产市场剧跌和经济衰退互为影响,引发恶性循环:消费市道萎缩,令失业率上升,市民收入因而急跌,进一步引发楼市往下沉,经济低迷,香港因而经历了68个月通缩,至2003年后期才逐步反弹。日本在1980年代末形成了超级资产泡沫,对日本造成极大伤害,到现在还未恢复过来。2000年三月的科技网泡沫爆破后,美国巿场大幅调整,经济急剧下滑。但美国当时因为大幅减息而减轻了冲击,科技网泡沫继后由房地产泡沫所替代。当前的全球金融海啸,主要因为美国房地产巿场和金融衍生工具相互交错而形成的大泡沫。

从过去汲取经验,我相信大家一定明白到资产泡沫爆破的破坏力,大家亦不想承受另一次泡沫的爆破,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及早防范,从前瞻性角度防止泡沫形成。以香港目前利息极低和资金充裕的情况,我们应如何自处?香港是个完全开放的自由巿场,资金流入和流出均没有限制。我们必须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自我警惕。现时近乎零利息的环境是极不正常和不能长期持续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充分了解潜在风险,不要盲目乐观,不要过度借贷。无论是购买物业自用或投资,都要量力而为,避免利息回升时财务出现困难。银行方面,亦要把好关,管理好因资产价格上升而带来的信贷和巿场风险,以审慎的态度去为可能出现的巿场变化作出充分的准备。

要防止资产泡沫在香港形成,我们无可避免要付出一些代价。对银行存户来说,只要欧美仍然实行低利率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即是中央银行大量增加基础货币),我可以预见往后有一段时期,存款几乎是没有利息的,这是一种很难受的感觉。零利息其实是对老实储蓄者的惩罚,对冒风险投资者(包括炒家)的奖励。

对银行来说,资金大量流入香港,银行头寸充足,出现「水浸」现象。为管理好随之而来的风险,银行对客户的借贷要加倍谨慎,「有钱借不出」的苦况可能只有银行家才能充分理解。

对一般中产和新婚家庭来说,置业与否是令人忐忑不安的抉择。一方面楼价正在上升,现在不买怕以后更难上车。但置业又怕楼价回落而受损。有些人更因不明白按揭利息会从极低水平回升的风险,买入超乎负担能力的物业,以致将来出现还款困难。

总而言之,香港明年经济可望复苏,但不少隐忧和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其中一个主要的风险,是来自全球低息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引致资金大量流入亚洲区内的资产巿场。香港没有能力去改变欧、美大国的利率政策,但应做好充分准备,保持高度警觉和戒备,以应付以后美元利息上调或对美元继续大幅贬值的预期改变时,全球资金流向和资产巿场所产生的大幅调整。金管局会一如既往,密切注视银行体系是否作好准备应付未来的风险和挑战,并在需要时作出适当的提示和推行审慎监管措施。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
陈德霖

2009年11月19日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9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