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扬镳理论」仍然成立吗?

汇思

2008年11月20日

「分道扬镳理论」仍然成立吗?

与一些先进经济体系比较,亚洲经济体系因全球经济放缓所受的影响相对较轻微,但它们绝对不可能独善其身。

相信大家都会同意,亚洲不可能独善其身,完全免受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下调对亚洲的经济增长预测,对2009年区内生产总值实质增长的最新估计数字将会比2007年录得的数字低整整3个百分点,其中约一半的跌幅是在现年度录得的。然而,即使预期欧美地区会步入衰退,亚洲经济体系会继续增长。

亚洲区的经济与欧美地区的关系如此密切,与仅仅几个月前一些相信「分道扬镳理论」的人所作的预测形成强烈对比。这些人士认为在过去5至10年间,亚洲区内贸易增长减低了区内经济体系对与全球其他地区的贸易的倚赖。一些人甚至认为亚洲可取代先进经济体系,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或至少影响力相若。然而,大家若更仔细地分析相关数据,便会发觉情况并不是这样。

相信大家都知道,亚洲区内贸易的增长项目,主要是用于生产出口往欧美及其他经合组织经济体系的货物的半制成品。中国内地是这个生产链的重要枢纽。然而,这项因素在数量上的重要性可能较少受人注意。金管局运用详细的机构层面数据所作的内部研究,为这个课题提供更深入的分析。图1比较区内多个经济体系对中国及美国(代表区外市场)的直接出口。举例来说,该图显示泰国对中国的双边出口占泰国的总出口的百分比,与其对美国的出口一样庞大,两者同是15%左右。然而,若我们调整有关数字,以反映在泰国对中国的出口中经加工后会转口至美国的该部分出口,我们就会发觉情况大不相同。图2显示泰国对中国的出口大幅减少,而这当然是表示作为区内出口产品的最终需求来源,美国(及其他经合组织经济体系)继续具有重要地位。

不过,亚洲因全球其他地区的经济前景所受的影响,并非只取决于贸易流向。目前的金融危机正好提醒大家,全球各地金融市场关系密切,只要这个体系的其中一个部分出了乱子,很快便会牵连到其他部分,特别是那些对于国际资本流动相对开放的地区。尽管亚洲区的银行体系对次按资产的风险承担并不多,以致在这些资产的首轮撇帐时只受到轻微影响,但仍然从其他渠道受到其他地区金融问题困扰。随着欧美货币市场出现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金融机构需向海外筹集短期资金,从而影响其他金融中心的货币市场,其中包括香港在内。其后由于纽约、伦敦及法兰克福的金融机构相继平仓,资金开始从新兴市场流出,导致资产价格下滑,亚洲区的金融机构亦被迫要平仓。欧美地区信贷紧缩的情况亦因而影响到新兴市场。

因此,尽管当前的金融危机是源自远离亚洲的地方,但亚洲经济体系仍能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出现经济增长放缓,其金融市场亦面对不同程度的压力。当然,在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后推出的各项审慎的财政、货币及金融政策,已令区内各经济体系变得更稳健,更能够针对经济周期推出相应措施,中国内地、日本及韩国是其中具代表性的例子。虽然这些措施对整个亚洲区举足轻重,但由于我们与全球经济密切相关,互相倚赖,因此我们仍然热切期望G20的领导人在上星期于华盛顿举行的会议上作出保证后,会有具体跟进行动来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刺激对商品及服务的整体需求,以及维持国际贸易体系开放。

 

图1:2006年直接出口 图2:2006年直正出口
(包括直接及间接出口)
图1:2006年直接出口 图2:2006年直正出口 (包括直接及间接出口)

甘博文
2008年11月20日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8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