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

汇思

2007年09月27日

金融创新

我们应审慎管理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避免反应过大窒碍有关发展。

对于应该如何形容欧美货币市场现时的处境,可谓人言人殊,像「扭曲」、「紧张」、「波动」及「危机」等字眼都被用上了;上述市场面对的问题究竟有多大,影响有多深,也存在很大的不明朗因素。相信假以时日有关的权威分析以至最贴切的形容词会逐渐浮现。但金融创新很明显已再次走在许多金融市场参与者甚至监管机构的前面,以致令人难以完全识别和管理这些崭新产品所带来的风险。

由于有关各界仍正在努力抑制货币市场的「扭曲」程度,现在要谈补救方案甚至点出问题成因显然是言之过早。但整体市场对金融创新已逐渐产生颇大的怀疑;例如现时不少新兴市场就认为他们的债券市场发展相对较慢其实是塞翁失马,就如它们1997至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放慢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步伐一样使其受惠。对此我实在感到可惜。

大家不要忘记,综观全球金融创新带来了莫大的利益:崭新的金融产品促成更有效率及更多元化的资金融通,从而提高经济生产力与增长潜力,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集资者可用更低成本筹集资金,投资者也有更多不同的风险及回报投资组合可供选择,从而获取更高回报。金融中介机构也雇用更多人手,并以更丰厚的报酬来鼓励员工不断创新。

理论上金融创新能透过更多元化的资金融通渠道来帮助维持金融稳定,但市场人士对金融创新抱怀疑态度,正是因为未能确定它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事实上,综观以往的银行体系危机,尽管我们很难确切指出它的成因,但危机爆发前往往先有一轮金融创新。可以肯定的是金融自由化及增加市场竞争一方面会鼓励金融创新,另一方面却会促使部分银行承受过多风险,致使它们在市况逆转时营运出现问题。金融衍生工具由出现至繁衍的发展,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像期权及期货等产品至今虽被视作对冲、风险管理及投资的常见工具,但它们引起金融波动其实有一段颇长的历史:在上世纪90年代初,德国金属公司(Metallgesellschaft)及美国加州奥兰治县(Orange County)等都是轰动一时的财经新闻「主角」,前者在石油期货市场亏损超过10亿美元,后者在利率期货上的损失更惨重。此外,相信读者仍记得霸菱(Barings)在新加坡日经期指的失败教训。香港方面,恒指期货也一度是亚洲金融风暴期间跨市操控的对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金融创新带来前所未见或隐藏的风险,市场人士对此也未必能够一一明白及管理。但由于鼓励金融创新的诱因极大,大家往往乐于参与,并借助杠杆以小博大,以至本来只由个别市场人士面对的隐藏风险,已被转化成为整个金融体系承受冲击的隐藏源头。由于暂时没有既定或现成补救措施来应付突发风险带来的冲击,金融体系稳定将可能受到影响。

金融创新产生的力量可以非常巨大,我们必须尽力驾御才能乐享它所带来的全部益处。我们要投入更多资源来认识及管理金融创新的相关风险,但具体上应怎样实行?虽然要找出正确的答案并不容易,但我深信待至目前的局面逐渐平息后,国际金融社会可透过与监管机构合作来应付这场挑战。较早前有人建议加强规管及政府监察,我相信在这方面应尽量作出平衡,避免不假思索条件反射式的反应,窒碍了金融创新的发展。

 

任志刚
2007年9月27日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7年0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