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级按揭问题

汇思

2007年09月06日

美国次级按揭问题

美国次级按揭问题可能没有对香港的银行体系造成结构性的影响,但其风险及不明朗因素仍需得到银行界及其他市场人士的关注。

较早前,我在本专栏提到金融体系透过证券化将风险分散,会对货币与金融稳定构成风险,原因是证券化令人无法清楚知道风险真正存在于哪里、由谁承担、有否得到妥善管理,以及风险一旦恶化至超出预期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近期美国次级按揭问题所引发的事件正清楚反映上述情况。读者们也许已从新闻报导中获悉,多间海外金融机构及旗下的投资基金因投资于与美国次级按揭市场相关的产品而蒙受重大损失。我相信短期内陆续传出这类消息并不足为奇。接下来,大家自然会问,香港的银行又怎样呢?

香港的银行一向也有投资于证券,但近年为了提高收益,部分银行开始投资于信贷衍生工具等比较复杂的金融产品上。虽然这些银行普遍认为,只要限定投资于拥有投资级别的证券,就可免受美国次级按揭市场的信贷风险影响。然而,即使是A级美国次级按揭证券的市值也因为近期美国市场的事件而大幅下跌,足以证明这种看法过于乐观。幸好,可能正因为香港的信贷衍生工具市场发展相对较慢,反而促使香港的银行密切监察与次按有关的证券及信贷衍生工具所引起的风险。

从本地注册银行提交金管局的资料显示,它们在美国次级按揭市场的整体投资额并未对香港的银行体系构成系统性影响。这个结果虽然叫人感到安心,但我们仍不可以松懈。正如我早前指出,市场参与者之间的风险转移变得越来越容易,监管机构就货币及金融稳定进行市场监察亦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是大家需要仔细研究的课题。此外,我还想到两点我们可以从这次事件中汲取的教训。

第一点是关于市场人士是否真正了解他们所买进的投资产品。出现问题的金融机构的经验不单突显美国次级按揭问题的严重程度,还反映出在贷款需求疲弱、利率低企、流动资金过剩及信贷息差处于非常低水平的环境下,银行为求提高收入而有意无意间所承担的风险。各地的银行监管机构一般都担心银行的董事局及高级管理层是否具备足够有关的专门知识,了解银行对抵押债务债券(CDO)等复杂金融工具作出庞大投资时,究竟会面对什么市场风险。银行很多时只倚赖少数高级行政主管及风险管理人员来管理风险,而有关风险却往往隐藏在复杂的金融产品结构之下。此外,很多银行都没有进行严格的压力测试,以致未能清楚了解一旦该等投资的资产质素或市场流动性出现重大及持续的不利变化时,会对银行的财政状况构成什么潜在影响。银行在未有详细制定及严格执行这些查证程序之前,应审慎考虑是否投资在这些复杂的信贷及债务工具上。

第二点要汲取的教训与第一点有关。我们不应视良好的信贷评级为「零风险」的「保证」。银行买入复杂的投资工具时经常以该项投资已取得投资级别的信贷评级为理据。然而,虽然信贷评级在某程度上确实反映违约的机会有多大,这些评级始终只是评级机构根据其内部评级模型及参考某些假设及历史数据而得出的意见。投资者一般都无法取得关于这些假设与所用数据的详细资料,更遑论了解或质疑这些资料。尽管历史往往会重演,市场的扭曲及调整却并非每次都会以同样的方式出现。近期的事件亦显示信贷评级机构回应市场环境变化的速度确有商榷余地,而它们调低评级的举动更有可能加剧市价的周期波动,从而加重承担有关风险的人士所面对的压力。因此,银行应做好本份,确保了解所买入投资产品背后的相关资产、相关资产所属市场的情况,以及评级机构所给予的评级。

部分市场人士期望有更多政府干预措施出台,例如是减息或公营机构买入更多按揭证券以支持市场运作,亦有其他人士预测随着更多次级浮息按揭贷款的定息期限届满而调整至较高的浮动息率,美国按揭的信贷质素会在2007年下半年进一步转弱,甚至持续至2008年。美国次级按揭问题最终会如何演变,以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目前尚无法预测,市场人士应密切留意事态发展。

 

任志刚
2007年9月6日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7年09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