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汇率制度23周年

汇思

2006年10月12日

联系汇率制度23周年

实施了23年的联系汇率制度,至今仍然是本港金融稳定的支柱。

相信大家都同意,23年是一段长时间。本港约有三成人口未满23岁。他们在1983年10月17日(星期一),本港推出联系汇率制度时仍未出世。而大部分香港的大学生都不超过这个年龄。香港长久以来享有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少大学生都修读货币及金融科目。对他们来说,港元按7.80固定汇率与美元挂是恒常的安排。人们在1983年9月24及25日,在超市大排长龙,恐慌性地抢购食米、厕纸等,甚或港元在9月24日上午一度跌至每1美元兑9.60的情景,可能都属于天方夜谭。

抚今追昔,我不禁回想当时香港为何会陷入那个处境?略懂货币管理的朋友都会知道货币支柱非常重要。在技术层面上,这就是指有关当局应能有效地控制货币基础(不论其定义如何)。但其实港元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9年,即1974至1983年期间,货币基础的控制不单不存在,甚至货币政策方面的研究或应变规划也极少。当时只是由一间商业银行负责所有银行同业港元交易的结算,同时亦要确保有效控制本港的货币基础,这样的担子未免过于沉重。

与其事后孔明,倒不如从中汲取教训。23年前引入的货币安排,规定发钞银行按7.80固定汇率,并透过负债证明书以美元发行及赎回港元纸币,然后记入外汇基金的帐项,代表了为货币基础其中一个组成项目设定了第一个支柱。其后当局经过多年研究及进行应变规划,发现货币体制的不足,因此多次推出优化措施,防患于未然。时至今日,我们已能有效地控制货币基础,并清楚界定货币基础包含商业银行在金管局所设的港元结算户口的总结余,以及将有关增减记入外汇基金帐项内。金管局亦以具透明度及规范化的方式进行货币管理。此外,货币政策研究及制定有关的应变计划亦已成为金管局工作重要一环。

然而,引入这些新措施并不表示我们永远不会有货币危机。危机往往不可预测,加上在全球化趋势下,货币或金融危机亦不一定由本地因素引发。由于《基本法》订明香港不实行外汇管制,香港本身又是货币流动性相当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并且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我们比起其他地区可能较容易受到货币及金融不稳定因素影响。重要的是面对不断转变的环境,我们应确保有足够装备,用最合适的方法应付货币及金融体系所受到的冲击。联系汇率制度由诞生至其后引入各项优化措施,我一直参与其中,我的意见或许会有所偏颇,但我深信本港在维持货币及金融稳定方面已具备相当成熟的条件。虽然如此,我们仍欢迎各界人士不吝赐教,令本港货币管理更臻完善。

谨此祝愿所有在10月份刚满23岁的朋友「生日快乐」,希望大家年年生日都不忘热烈地亲亲爸妈。他们在23年前带大家来到世上已经不易,还要苦上加苦,抢购超市货架上价格飙升却又所余无几的纸尿片产品!

 

任志刚
2006年10月12日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6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