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

汇思

2005年02月17日

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

本专栏将会一连数周就着多个对金融市场及日常生活有影响的课题与大家分享一些可能属非主流的看法。

自由市场

有人说在自由市场里人人各为私利,竞争的无形之手发挥作用,因此透过自由市场可以取得最大的整体利益。这个说法当然普遍被接受,亦是香港作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的成功秘诀。但这说法背后有很多重要假设,而且这些假设还不一定存在于现实世界里。其中一个假设是自由市场的供求双方都是由大量承价人组成,他们行动独立,无法左右市场的价格水平。另一假设是影响市场的资讯都可自由取得。其他假设还包括:供求双方对价格变化会有即时反应、市场买卖的产品划一等等。反观现实世界,这些假设只会在不同程度上在不同市场兑现,每个市场都有各自偏离假设的地方,我们很难会找到一个能符合所有假设的市场。以香港住宅单位的供应为例,即使有即时可用的土地,我们大约仍要等上两年才可满足市场需求。基于地产发展有经济规模的考虑,住宅单位的供应更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发展商有较大能力左右住宅物业的价格。这种种因素都会增加物业市场周期的波动性,因此能否透过此来取得最大的整体利益实在成疑。至于金融市场方面,市场集中程度及市场会否受到操控亦备受关注。打着自由市场旗号的人亦应能提出有效对策,应付与假设不符的实际市场环境。

政府参与

普遍意见认为政府管治若要有利整体社会增加财富,最好就是尽量少管。但政府参与其实不一定是坏事,有些基本服务如无政府支持,市场根本就不会提供,原因可能是在商言商并不可行,或服务收费过高,非一般市民所能负担。政府参与的例子比比皆是,包括配合人流物流的实物基建(如道路、隧道、桥梁),以及配合资金流的金融基建(如支付、结算及交收系统),都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必备条件。此外,维持治安、照顾弱势社群、教育及房屋,都在不同程度上需要政府参与。政府在某特定个案中应否插手总难有定论,尤其当政府官员不愿承担某些责任时,便会有支持政府不应介入之说。相反,若某些经济环节遇到困境,人们同样可以认为政府干预有理,即使要动用纳税人的金钱来推行一些注定无法收效的措施,支持者仍会振振有词。这当中往往涉及政治与既得利益,大家的情绪亦会变得高涨。有关官员应分别权衡政府参与或不参与的利害得失,但这并非易事,社会大众未必每次都有时间和耐性,细心聆听政府官员的分析与辩解。因此,具备完善的架构让政府当局有机会解释清楚,并且不断检讨架构,使其尽善尽美,广为公众所知,是至为重要的。就这方面,香港一直以来已经奉行「积极不干预」的管治哲学,而且证明行之有效。

 

任志刚

2005年2月17日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5年0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