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帐统计数字

汇思

2004年11月18日

经常帐统计数字

 

明白及掌握香港经常帐统计数字,对我们有效地应付外来的金融冲击非常重要。

大家若有密切注视本港的经济表现,可能都会留意到近期的国际收支状况起了颇大的变化。政府统计署以季度形式定期公布国际收支平衡统计数字。一般人认为,国际收支平衡表对任何经济体系来说都是最难诠释的数字,而香港作为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系,兼且是国际金融中心,情况更是如此。

以去年的国际收支平衡数字为例,本港的经常帐交易总额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3.9倍。货物进出口、服务输入和输出,以及生产要素收益(即本地居民支付予非居民及非居民支付予本地居民的工资与利润)分别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2.9倍、0.5倍及0.5倍。从这些数字可见,本港经济的外向程度在全球榜上排在很前位置,致使根据国际收支平衡数字编制的经济指标往往波动极大,造成指标诠释方面不少困难。这一点有别于很多对外收支比重较小的国家或地区。

经常帐盈余或赤字占国内(或本地)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便是属于这一类的指标。简单来说,这个百分比可反映某经济体系能否透过出口产品赚取足够外汇来支付进口。对很多经济体系来说,若然经常帐盈余或赤字达到国内生产总值4%或5%的水平,便算偏高;例如美国的比率是5%,已被视为难以维持。一般来说,这个百分比无论是改善或恶化,都只会渐进式进行,但香港的经常帐盈余或赤字不但可以很大,更可以急速变化。这正是过去一年左右的情况:以2003年全年数字计算,经常帐盈余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10%以上。以国际标准或香港历来的数字计,这个比例都属偏高,而其中第3及第4季的比率分别是13.7%及12.2%,相信正好解释为何去年下半年外汇供应充裕,致使我们要依照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定来创造港元及吸纳这些外汇,以保持汇率稳定。大概是本港经济复苏的关系,促使进口增长加快,令经常帐盈余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在今年第1季及第2季分别大幅下跌至5.2%及2.4%。

另一诠释经常帐平衡的方法,是将它当作本地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距。换言之,经常帐盈余最近下跌,便是反映本地消费有所增长(这会令本地储蓄减少)及本地投资增加。事实上,经常帐盈余减少,正与国民收入帐的统计数字相符:后者显示2004年上半年消费及投资均告回升。与此同时,这个趋势亦与资金掉头流走的情况相符。资金流出的部分原因是美元利率高于港元利率。

本港经常帐盈余会否转为赤字,充裕的港元流动资金又会否变得紧绌,现在仍属未知之数。假设其他因素维持不变,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但资本帐有一些项目的数额相当庞大,变化亦较难预料,即使经常帐出现赤字,它们都可能受到资本帐项目的变动所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流量很容易便会超过经常帐的资金流量。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录得净流出的组合投资便已是经常帐盈余的11.5倍,而资本帐其他主要项目亦有重大的变动,其中包括直接投资及其他投资(主要反映银行对外资产债务的变动,而这些变动可因种种无法预计的事件而出现)。

可惜基于资料保密的原则,经济或统计学家不能无穷尽地深入探究国际收支平衡帐。国际金融有个奇怪之处,就是问的问题愈多,有关数字可能消失得愈快。但金管局会继续竭尽所能,尽量利用这些难以诠释却极有意思的统计资料,原因是这样做对确保我们及金融体系能有效应付外来的金融冲击极为重要。

 

任志刚

2004年11月18日

 

有关《观点》文章: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4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