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事项

汇思

2004年02月05日

货币政策事项

最近几个月港元呈现强势,只在过去几日才稍告回软。面对港元偏强的情况,香港货币发行局制度一直能有效应付。

1月19日农历新年假期前,我曾出席演讲泛谈香港的货币政策。我这次演讲的目的是希望可以释除一些朋友对汇率偏强时货币发行局制度运作的疑虑。

虽然在1987年美元兑其他外币暴跌时港元也曾出现类似的偏强现象,但当时本港的货币体制结构尚未作出多项重大的修改,因此对这种情况的处理方法与现今很不相同。当时尚未有明确的货币基础定义,金管局仍未成立,银行亦无需在政府当局设立结算户口。当时若有大量资金流入港元,应付方法就只有干预汇市及实施负利率。再者,由于结算系统不是由金管局营运,即使推行负利率也必须透过香港银行公会制定规则来实施。

时至今日,由于所有持牌银行均须在金管局设立港元结算户口,货币基础亦已明确界定,若有资金流入港元,金管局便会应银行要求买入美元,使银行结算户口的总结余(这是货币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换言之,总结余数额的多少是取决于银行向金管局沽售的美元数额。根据货币发行局的运作机制,金管局会吸纳这些美元,然后在有关银行的结算户口内记入相应的港元,藉此创造相同数额的港元。这是一项很机械式的操作,金管局除了决定在哪个汇率水平接过美元的沽盘外,并无涉及任何酌情考虑。

因此说我们「干预」其实是不大恰当的,原因是它隐含金管局着意采取行动的意思,与事实不符。更准确的讲法应该是:在货币发行局制度下,本港银行(不论基于何种理由)向金管局沽售美元。经过金管局向外界多作解释,有关方面更明白汇率偏强时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机制,我们很高兴现时各界对货币发行局实际运作的报导已较更为准确。因此,我希望各界可减少对总结余数额增加所感到的焦虑。事实上,若资金继续流入港元,银行亦继续向金管局沽售美元,总结余可以增加至很大的数额。

对金管局来说,被动地买入银行的美元,然后制造相应港元,会增加我们的美元资产,使我们多赚一些利息,但却无需为相应增加的港元负债付息。因此,金管局可在过程中为外汇基金赚取利润,而且总结余数额愈大,利润愈高。以500亿港元总结余计,1厘息差可使金管局为外汇基金带来每日137万港元的利息进帐,一年合计就是5亿港元了。

庞大的总结余数额当然代表货币环境极为宽松,可能带动货币增长以致造成通胀压力。不过,由于目前信贷需求仍甚疲弱,加上失业率高企及以按年变动计的通缩显著,通胀压力暂时仍不足为忧。尽管这样,大家仍要小心注视会否正在形成另一泡沫。大家都曾目睹泡沫爆破后可以对整体经济造成极沉重的打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大家不要忘记这个教训。

 

任志刚

2004年2月5日

 

有关演讲辞: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4年02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