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风险

汇思

2003年02月13日

2003年的风险

羊年伊始,无论全球以至香港本身都面对更为严峻的风险。

在金融市场要预防及管理危机,便要时刻保持警觉,留意我们所面对的风险。假如所有参与金融市场的人士──包括监管机构、市场中介机构及市场人士──都能保持警觉,而且都采取相应措施减轻风险,便可大为减低风险出现的机会,危机就不会发生。英语有这样的一句话: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意思是「所见即所得」。这似乎与管理金融风险风马牛不相及,不过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便会变成:what you cannot see is what gets you。意思是假如眼之所见是实在的,可以掌握的;那么眼之不见者便叫我们无所把握或未能察觉,甚至反过来把我们掌管。

既然如此,我们又怎样才能在金融市场里力保不失?答案是要多读、多听、多思考,并要理性面对问题。不要恐慌,也不要贪婪。要果断、客观。同时,如果你有时间的话,也不妨看看本专栏的文章。我们很乐意跟大家分享我们对货币与金融制度所面对的风险与问题的分析结果,希望藉此能减低这些风险出现的机会。

那么,踏入羊年,我们的货币及金融制度究竟面对哪些风险?很抱歉,我要告诉大家我们实在面对许多风险。以目前的外围环境来看,全球金融市场及主要货币的汇率更趋波动、全球局势紧张、战云密布、拉丁美洲受金融与政治问题困扰,以及主要经济体系经济疲弱,相信读者都了解这种种情况所带来的风险。所有这些外围因素都会影响香港由出口带动的经济复苏及金融市场的表现。香港是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系,与其他对外贸的倚赖程度比较低的经济体系相比,外围环境动荡不安对香港经济的影响会比较巨大,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亦如是。不过,单单是外围环境不足以导致香港出现系统性问题,因为香港的货币与银行体系非常稳健。

比较令人担心的,是香港同时面对通缩及财赤的问题,以及这两个问题对货币与金融稳定的影响。有关未来几年的财政预算策略的讨论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董建华先生及梁锦松先生亦多次提到有这些影响的可能性。他们两位的信息都非常明确,金融市场的反应亦相当冷静,因此我相信我也可以比较具体地说明香港所面对的其中一项风险。这就是对联系汇率制度的信心可能减弱。我希望讲清楚之后,各方都会尽最大努力审慎管理这项风险。

万一财政预算案缺乏社会支持或欠缺公信力而触发金融风险,可能会引致的是所谓的「利率震荡」。1998年推出改革货币制度的方案(即7项技术性措施)减低了利率对资金流出的敏感度。然而,即使有超过1,000亿港元为贴现窗所接纳的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提供缓冲,若流出的资金数额过于庞大,银行同业拆息,特别是短期资金的拆息便可能会大幅飙升。当然,拆息上升应可以遏止资金继续流出,使情况迅速回复正常。但如果资金流出的情况持续,银行同业的较长期资金拆息便会随之飙升。这种情况对银行的影响各有不同,主要视乎银行的资金成本与银行同业拆息的关系有多密切而定。不过,整体来说,近几年银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利润减少,已削弱了银行吸纳较高的同业拆息而无需调整贷款利率(包括按揭利率)的能力。在当前环境下,资金成本上涨令贷款利率上升的可能性远较过去为大。

假如利率震荡真的出现,经济体系内每个单位都应该在其能力范围内,尽最大努力管理好利率震荡所带来的风险。然而,只要财政预算案具公信力,并且得到社会的支持,这个风险是可以避免的。

 

任志刚

2003年2月13日

 

有关《观点》文章: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3年0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