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调整

汇思

2001年08月16日

价格调整

过去3、4年间物价持续下跌,跟以往通胀一样令人关注。究竟是物价上升,还是物价下跌更令人忧虑?

只不过是几年前,我们都在担心通货膨胀。虽然很多人都因为他们的住宅价格上涨而感到高兴,但每月消费物价数据公布后,都有一些比较悲观的意见指出商店、街市及食肆的价格不断攀升,会令许多市民陷入困境。这种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亦并非香港独有。毕竟,通胀急遽上升,即使部分人会受惠,却会妨碍经济长远发展,并对社会上比较穷困的市民造成极大痛楚。所以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各地的中央银行都奋力减低或控制通胀。

因此,大家可能会以为,既然我们一直抱怨物价上升,所以见到物价下调应该会觉得高兴。但事实又并非如此。有关过去几年香港物价下跌的报导也同样令人沮丧。

这是否表示我们思想前后矛盾?这又不一定。经济行为取向往往取决于价格的变动(不论是上升或下跌也好)及对未来变动的预期,而不是其绝对水平。我们不喜欢价格大幅下跌,也同样不喜欢价格大幅上升(尽管我们希望整个过程一下子就会完成,不会持续一段长时间)。资产价格下跌(例如是物业或股票价格),市民的财富相应减少,因此他们消费时会比较谨慎。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消费物价指数下跌主要是因为指数内有关物业的组成部分下跌。商品与服务价格下跌,市民就不会急于花费,因为稍等一下,下个月可能会更为便宜。业主发觉他们成为「负资产」一族,银行发觉贷款抵押品不断贬值,企业发觉有形资产价值下降、现金流量放慢,但负债则没有变动(即使利息成本可能有所减少)。上述各种因素结合起来,令经济在物价下跌期间失去增长动力,市民对现状亦难以感到「满意」。

目前国际的共识是,通胀率若能保持在每年2%的低水平是最理想的(不过视乎经济结构及评估通胀的方式而定,对于理想通胀水平,不同的经济体系会略有不同)。通胀率若保持在这个水平,可以避免出现价格下跌所产生遏抑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同时,2%的通胀率亦可让名义利率有空间下降至低于通胀率(即实质利率变为负数),而对许多其他国家来说,这个利率水平是相当有用的政策工具。此外,2%的通胀率亦可让不同产品的相对价格出现实际变动而无需真正调低价格(对部分经济体系来说,真正调低价格相当困难,但对香港来说当然不是这样)。

香港透过货币发行局制度实行固定汇率,因此不可能调控基本通胀率。但以调低物价来回复对外竞争力来说,香港的表现证明其有能力透过市场力量迅速作出调整。其他经济体系若以货币贬值而非内部价格下调作为改善对外竞争力的方法,它们最终的情况可能不会得到多大改善。

然而,无论是透过什么途径来进行外部调整,像目前的情况一样,当全球其他地区都面对经济衰退及不明朗因素的时候,市民实在难以对现况感到「满意」。

也许值得一提的是,价格下跌也并非全然无益。若你是赚取固定收入,又或者把储蓄存入银行而不是投资于物业,面对稳定或下跌的物价,你私底里可能会感到满意,因为即使储蓄利率可能下跌了,但你的储蓄的购买力也不会因为通胀而减弱。假如你是做生意的,你发觉所投入资源成本的下跌速度比产品售价的下跌速度快,你更可能会觉得惬意。

正如人生中各种的情况一样,有人得,就会有人失。不过,与快乐的事情比较,有关失意、不幸的报导往往更能引起广泛关注。

 

副总裁
黎定得

2001年8月16日

 

此处可参阅有关香港价格指数的统计数据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1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