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基础设施(之三)

汇思

2001年06月07日

香港金融基础设施(之三)

今期是任志刚在本专栏一连三周谈香港金融基础设施的最后一期,今次是探讨在过去十年作出了重大发展的结算系统。

今期是本专栏一连三周谈香港金融基础设施的最后一期,今次要探讨的是结算系统,包括支付、结算及托管安排。相信读者都会发觉金管局一直大力推动本港金融基础设施中这个环节的发展,例如金管局积极参与有关结算系统的各项设施的设计、建构及运作。也许把金融基础设施比作实体基建,比较容易明白。因此金管局广泛参与这方面的发展,亦比较容易理解,并没有被视作过度。

在推展这方面的工作时,我们首先要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是安全、具成本效益及有效率的结算系统。在现今这个科技为主的时代,具成本效益的结算系统应能即时结算涉及各式各样金融产品、以本地及主要国际货币为单位的金融交易,并要具备货银两讫及外汇交易同步交收功能。虽然我们尚未达到这个目标,但也是这方面的先驱之一。

以下是金管局过去推出的措施及未来的计划:

  • 我们发展了一个无纸化的电脑化债券结算及托管系统(即金管局的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作为1990年推出的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计划的重要部分。该计划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推动债务市场发展。顺应市场的要求,这项结算服务扩展至私营机构发行的债务工具。其后,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更成为香港的债券结算系统。我们也不断邀请其他地区的债券结算系统与香港的系统联网,以促进债务工具投资的双向流动。可惜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区内建立联网的进展不大,部分反映亚洲区缺乏这种双向流动。不过,由于区内各地都热切期望发展亚洲区债券市场,因此相信债券结算系统之间的联网可望逐步引发这种双向流动。反观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与欧洲时区的债券结算系统的联网则更有成果。自1994年12月推行以来,透过联网进行的交易便录得显著增长。金管局会继续致力推动与世界各地的债券结算系统建立联网。
  • 金管局在1996年推出银行同业港元支付结算系统──即时支付结算系统。这个系统是由金管局主动发展,并与当时的香港银行公会结算银行合作推出。即时支付结算系统与债务工具支付结算系统之间结立了直接联系,可以在香港为债券买卖提供即时货银两讫结算服务。自推出以来,即时支付结算系统一直由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管理,金管局(代表外汇基金)与银行公会各拥有该公司50%股权。不过,由于有关的运作对系统稳定有重大影响,一旦发生问题会带来极大风险,因此金管局亦会对系统的运作作出整体监察。以即时支付结算系统进行支付,以及有关的货银两讫功能都非常稳健,能有效消除结算风险。我们认为应鼓励银行机构多运用这个系统,如果有需要的话,这项服务也可以扩展至包括非银行客户。事实上,许多银行亦会向主要客户提供这项服务。也许从商业角度来看,可能有理由考虑把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展至零售层面,一方面可提高风险管理的成效,一方面可以灵活调动资金。我们暂时未有定论,不过会就此再作考虑,亦可能会进行可行性研究。
  • 去年,金管局在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汇丰银行)的协助下,再次主动仿照港元即时支付结算系统的结构模式,推出美元即时支付结算系统。在亚洲时区内以美元进行的金融交易越来越多,这种交易方式亦有助减少国际金融活动对区内各地的货币稳定造成的不利影响。有见及此,金管局便推出美元即时支付结算系统,以提高这些区内美元交易的结算效率。该系统目前由汇丰银行负责管理,并由金管局负责监管。美元与港元即时支付结算系统亦已联网,使同时涉及两种货币的外汇交易能够进行同步交收。到目前为止,这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系统能够做到外汇交易同步交收,使我们在赫斯特风险被发现27年后得以彻底消除这项风险。
  • 我们现正留意在亚洲时区内涉及其他主要外币的金融交易情况,并探讨推出类似的即时支付结算系统以用于这类交易结算的可行性,从而吸引这类业务前来香港。
  • 同时,我们正与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以及联交所管理层紧密合作,以加强证券结算系统及即时支付结算系统现有的联系,以及推广其使用。这项安排有助缩短证券交易的结算时间,提高结算效率,最终目标是达到即时货银两讫。

我们会继续致力透过建设安全、具成本效益及有效率的金融基础设施,加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优势。

 

任志刚
2001年6月7日

 

有关《观点》文章:

 

此处可参阅有关金融基础设施的其他资料

此处可参阅有关美元结算系统 的其他资料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1年06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