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

汇思

2000年06月29日

货币政策

几乎所有地区都以货币稳定为首要的货币政策目标。虽然达致目标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大家的共识是这个目标绝对不可以被其他短期来说可能更具吸引力的目标所混淆或取代。

继1997年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各个国际金融论坛对不同汇率制度的利弊展开了详尽讨论。不过,在这些论坛上,与会者讨论这个问题的出发点,通常都是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和达致有关目标的机制。在这个范围内讨论汇率制度,其实是很合理的,因为无论汇率有多重要,它始终只是达致货币政策目标可还择的一种工具。

当然,在这类讨论中要得出一个概括的结论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必须考虑到个别经济体系的情况,例如经济结构,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大众的期望。可是从现有的制度看来,大家似乎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维持货币稳定。此外,世界各地的金融专家和决策者也似乎认同若政策要有公信力,货币稳定这个目标必须非常明确、突出,即使有其他可取的目标,也不容许夹杂其中。长远来说,稳定的货币有助达致其他理想的目标,例如是高增长和低失业率。此外,由于货币政策工具有限,只可以选择利率或汇率其中一种。用一种工具来同时达致多个货币政策目标,国际公认是一个根本不切实际的做法。

有关的讨论也指出,为了巩固货币政策的公信力,必须对货币稳定作出清晰明确的定义。以现有的制度而言,比较常见的定义是低通胀。不过,对于以外贸为主的经济体系来说,由于本地价格主要取决于贸易伙伴的价格,所以货币的外在价值保持稳定,即固定汇率,通常是更为适合的定义。随着市场趋于全球化,对货币政策目标定下清晰明确的定义益发重要,对于经常受流量高、波幅大的国际资本影响的小规模开放经济体系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因此它们在推行货币政策时,多定下明确的目标通胀水平,或运用规范化的货币发行局式汇率制度。

当然,各经济体系须衡量有关的成本效益,因应本身的情况决定哪个货币政策目标最适合,以及应采用怎样的货币机制来达致这个目标。一般认为无论有否定下明确的目标水平,要维持低通胀,就只有利率这个货币政策工具,并且必须让汇率自由浮动。然而,视乎经济体系对外贸的倚赖程度,汇率始终会影响当地价格,因此在行使酌情权决定利率时,也须考虑汇率因素。一般来说,汇率通常都是以折换成美元的兑换价来表达,所以本地货币与美元的息差会对汇率造成影响,对于可以在全球市场自由买卖的货币,其所受的影响就更大。这种情况往往令厘定本地利率的酌情权受到限制,经济体系对外贸倚赖的程度越高,所受的限制也就越大。事实上,细小而且真正开放的经济体系若同时也是高度倚赖外贸的话,它便不会有真正独立的利率政策,可以不受全球,特别是美国的利率走势影响。

在这些论坛上,大家也同意若要维持固定汇率,无论是否透过货币发行局制度达致,有关经济体系的利率必须跟随挂勾外币的利率走势,货币管理当局无从控制。当然,若我们考虑到稳定汇率以外的其他目标时,我们可能会觉得另一种货币的利率水平并不时常「适当」。这些其他目标,例如促进经济增长、制造就业机会或稳定物业价格等,可能在短期而言都十分吸引。然而,我们必须紧记这些目标都不是「适当」的货币政策目标。不过,有时候以利率来达到这些适切的短期目标的诱惑和政治压力都很大。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坚决抗拒这些诱惑和压力。国际经验清楚指出,货币政策若要在市场全球化的环境下,在本地和国际上建立持久的公信力,就必须有明确和贯彻的目标。

 

任志刚
2000年6月29日

 

此处可参阅有关联系汇率制度的进一步资料

有关刊物: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0年0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