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

汇思

2009年03月05日

经济周期

减低监管规定对扩大经济周期的副作用。

大家也许都留意到有意见指出对金融中介机构的监管规定,会产生扩大经济周期的副作用。其中被特别引起关注的,是《资本协定二》对银行的风险为本资本充足要求。这是因为经济逆转的时候,尤其再加上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风险亦因而增加),即使银行的资产组合没有变动,它们的资本充足比率仍会下跌。若银行不能够或不愿意筹集新资本,便需要透过减少贷款或在跌市中出售资产以减低杠杆幅度,使资本充足比率保持在理想水平,而这个减低杠杆幅度的过程会令经济雪上加霜。事实上,目前全球经济下滑的情况如此严峻,至少部分可能是由于有关资本充足水平、贷款亏损拨备及估值等监管规定具有扩大经济周期的特性,再加上杠杆效应而造成的。

多个负责厘订监管标准的国际组织现正研究这个课题,希望能减轻监管规定对经济周期的影响。长远而言,这有利促进经济及金融稳定。至于银行资本与拨备方面,最理想的是银行能够在经济环境有利的时候扩大缓冲的空间,这样在经济转差时,它们仍有能力继续向信贷状况良好的客户提供贷款,避免出现信贷紧缩以致影响客户的财务情况。要扩大缓冲的空间,可以透过银行采取主动或由监管机构实施审慎监管要求而达致,不过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要银行主动处理这个问题会较困难。至于厘订监管标准的组织是否能就这方面制订国际认可的实质指引,目前仍未能确定。我们会密切留意有关进展,如有需要会提出意见。我们现时的做法是尝试透过鼓励本地注册银行(它们要遵守《银行业条例》下的资本充足规定)推行审慎的资本计划来达到这个目的。

金管局要求本地注册银行的资本充足比率要高于《银行业条例》指明8%的法定最低水平。由于要准确判断经济周期的转捩点相当困难,因此暂时并没有正式设立因应不同阶段的经济周期来调整资本缓冲的幅度的模式。然而,正如我在去年11月所宣布,我们会弹性处理资本缓冲的要求,若个别银行有需要,可要求下调有关的幅度。不过截至目前为止,并没有本地注册银行表示有此需要,这很可能是因为大部分本地注册银行的资本缓冲幅度事实上已高于金管局所规定的。目前令借贷活动受压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对信贷风险的忧虑。面对香港经济大幅下滑,已发展市场的形势更为严峻,银行在这方面的忧虑是可以理解的。

值得留意的是,多间本地注册银行的资本充足比率不跌反升。基于审慎的理由,它们都跟随全球其他地方的银行的做法,减低杠杆幅度,它们的资产总额及风险因此下降。欧美地区多间银行接受政府援助后亦无意间产生相同效果。若本地注册银行对这些外资银行有风险承担,那么至少暂时来说,相关的风险水平会因为欧美政府对这些银行提供的支持而得以减低。无论基于什么原因,我都希望香港的信贷供应尽快回复充裕。我亦期望我们为减轻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而弹性处理本地注册银行的资本缓冲水平的措施会产生相同的效果。

至于在减低因贷款亏损拨备及资产估值等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方面,基于会计制度的要求,酌情运用监管规定的空间有限。不过,厘订监管标准的组织正积极研究办法解决问题。举例来说,对于在整个经济周期中采用「动态拨备」方法的建议得到越来越多支持,亦有越来越多人认同按「公平值」估值的做法所存在的问题(尤其引致在升市时金融界的杠杆幅度上升的影响)。我希望有助维持金融稳定的具建设性的修订很快便会出台。

任志刚
2009年3月5日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9年03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