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风险

汇思

2007年07月26日

监察风险

要察觉新出现的风险,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不断审视现况。

有人说历史往往会重演。如果是中三T,或是发明火车、电话、互联网等能大大提升生产力及造福人类的科技革命这等令人振奋的事重演,我一点也不会介意。然而,每当我们提到「历史重演」时,总是带有负面的意味,有点无助的感觉:例如在金融危机发生时,我们或会感到不论怎样也没有办法预防。经验告诉我们,像香港这样富有活力及适应力强的地方,危机过后往往会变得更强,但过程却可能相当痛苦。其实,无论是监管机构或市场参与者都有致力了解四周的变化,尝试识别及管理风险,即使这样做不一定能成功防范下一次危机的出现,但至少可减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然而,要客观评价这些努力并不容易。除非有危机发生,否则市民大众对防范风险大都不以为意。即使大家常把「预防胜于治疗」挂在嘴边,但似乎从没有重视预防工作,或只重视金融危机真的发生时所做的善后工作。结果,监管机构及金融机构都有可能忽略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对于香港这种高度开放的外向型金融体系来说,不少事情都是在控制范围以外的,但我们仍然不应该对预防工作掉以轻心。当然,1997至98年间的金融危机是源自香港以外地区,即使事后看来我们亦没有什么办法来防范这次危机,可是我们仍须保持警觉,甚至比其他较大及相对封闭的市场更需要这样做,原因是在金融全球化的环境中,香港的规模(不算很大但有足够流动性吸引国际资金流入)及开放程度(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令我们比其他经济体系更容易受到影响。

也许由于我负责金融监管,因此特别容易杞人忧天。最近我总是忧心忡忡,幸好未至于无法安睡。在2007年7月2日的清晨,我睡得很熟;临睡前我回想10年前发生的事(当时泰铢受到投机资金大规模的冲击,泰国在1997年7月2日 决定放弃与美元挂鈎的制度,引发亚洲金融危机),即使我明白金融危机每次都不一样,但仍认为历史重演的机会极微。我能够放心,并不是因为香港的金融体系不会受到外来冲击影响,事实这是不可能的。我觉得安心,是因为对货币及银行体系的压力测试结果感到满意:金管局不仅增加了压力测试的次数,而且在特别极端的假设情况下,得出的结果仍相当理想。

当然,忧虑是很个人的,随着年纪越大、经验越多,忧虑的事亦会越来越多,因此我无意因为我个人的问题而影响到大家。目前香港的经济表现理想,金融体系稳健,大家似乎都很开心。即使有问题出现,我相信极可能是由外来因素引起的。然而,读者应继续保持警觉,留意四周的变化,并要了解事情背后的原因,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即使不一定有满意的答案,但仍然可以从中得益。

就以套息交易为例。为什么录得庞大经常帐赤字的地区的货币兑坐拥庞大经常帐盈余的地区的货币是升值而不是贬值?这种不正常及不符合理论的汇率走势会出现怎 样的变化以及在何时出现变化?进行套息交易的人是否一直能有效平衡利率收益与汇率风险?汇率、对外贸易不平衡、利率及通胀率之间出现异常关系的地区大幅调 整货币政策的可能性有多大?进行套息交易的人会否有足够时间及流动资金来平仓而又不损害货币及金融稳定?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问的问题。

 

任志刚
2007年7月26日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7年0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