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

汇思

2007年01月25日

连接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

连接中港两地金融市场会带来很多好处。

中国的情况很特殊,一个国家拥有两个不同的金融体系。两者各有特点,反映各自的历史背景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式经济体系的许多不同之处。这些差异必然带来了优势互补及创造协同效应的机遇;大家读阿当史密斯《国富论》都知道,差异亦会促进劳动者分工与生产专门化,从而提升生产力及改善整体社会民生。充分把握这些机遇,显然符合国家最大利益。

多年来观察金融市场让我有颇多体会,其中之一就是市场规模越大,好处越多。这虽不是什么创见或伟论,但却是不争的事实。市场越深越广,流通性便越高,市场定价机制也会更有效。市场规模越大,其集中度就越小,被操控的机会亦较小。最理想的情形当然是供求双方都有大量的参与者,他们各占市场极细小的一角,各自争取个人利益,结果形成了一个能有效发挥资金融通功能的金融市场,惠及整体社会。就大多数金融产品而言,它们亦需要稳健的市场基建,以有效地撮合供求、达成交易、完成结算,以及管理有关风险。这涉及我就其他方面的体会,日后有机会可再谈。

我相信美国金融市场庞大,是其取得高效率(尤其定价机制方面)及结构性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宽紧得宜的监管架构的配合下,这类庞大而高效率的市场绝少出现严重的运行紊乱或障阻,以致影响作为整体经济运作核心的资金融通机制。此外,这类市场出现反竞争行为或受到操控的机会也小得多──世上恐怕无人会有足够财力去操控这种规模的市场。相反,规模较小及开放型市场的处境则较不乐观,其波动的频密程度及幅度往往很大,对金融稳定甚至金融体系的有效运作造成不利影响。由于维持这类金融市场的稳定困难得多,监管政策也可能要经常调整,最终影响市场的稳健性。

规模大小对金融市场的效率影响既然这样重要,如何令市场发展壮大便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由于配合内部经济运作的金融活动通常都以本地货币计算,因此,经济体系本身的规模是决定当地金融市场规模的重要因素。由此我们不难想像欧洲这类高度经济融合及紧密相依的地区,组成了发挥经济及货币联盟所带来的潜在益处。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全球第四大及增长最快速的经济体系提供金融服务,我们受经济规模的限制应该远小于其他地方。至于内地与香港两地采用不同货币所产生的限制,亦不应该是解决不来的。若部署得宜,我们在争取壮大发展金融市场方面应该比其他地方容易。

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另一点特别之处,就是基于历史等种种原因,我们往往有两个市场买卖基本上相同的金融产品。以股票市场为例,内地多间企业的股票均以H股形式在香港买卖,同时又以A股形式在内地出现。尽管两类股票以不同货币买卖,有不同的参与者,监管规定亦不一样,但它们基本上是相同的产品,有时候连表决权及其他权利都相同。在我看来,连接两市两股将会产生良性互动的效果,包括增加整体市场流通性、提高定价机制效率、加强市场自律,以及使市场人士、中介机构与有关当局更有效地管理好所涉风险。

因此,既然大市场好过小市场,同时在内地与香港市场买卖的金融产品存在重叠,将两地市场连接对整体国家会有很明显的好处。我想强调我并不是在谈市场「统一」(这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不会发生),而是设立适当渠道让两地市场连接起来,使它们可以享受市场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好处。问题是如何设立这条渠道,我下星期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任志刚
2007年1月25日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7年0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