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展望

汇思

2006年12月28日

2007年展望

全球贸易失衡及中国内地宏观调控,可能是影响2007年本港货币及金融稳定的两个最主要因素。

我已习惯每逢年尾在本栏写来年展望,这样做或许有点不智,原因是世事难料,尤其在货币金融事项方面,所作的预测很容易失准。因此,尽管很多读者可能会想我预测一下金融市场走势,我却宁可集中谈踏入2007年香港可能面对的风险与机遇。

首个最重要的因素,仍然是很大程度上已被政治化的全球贸易失衡问题。尽管失衡情况早已被视为不能持续,但过去一年仍没有大幅度改善的迹象。美国经常帐赤字与经济产值的百分比,仍处于6.8%左右的历史高位。市场普遍的看法似乎仍然认为最终的调整将会有秩序地进行,因为外资突然煞停以致对货币及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冲击,通常只见于发展中经济体系,从没有在庞大且发展成熟的经济体系发生过的先例。况且,这里谈的不是别国,而是全球最庞大的经济体系,它的货币仍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储备货币。我当然希望贸易失衡能有秩序地调整,尽管何谓有秩序很难一概而论,视乎个人观点而定。

香港因为拥有流通量高、极开放而且规模相当可观的金融市场,因此已逐渐被视作率先提供应急资金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每当其他地区后园失火,国际金融界的朋友总会第一时间想起从香港等地方引水扑救,因此我们的金融市场较其他地区更易波动。此外,每当其他地区受到金融冲击,不论从实质经济角度而言会否影响香港,这些冲击往往都会在我们的金融市场中反映甚至放大;在其他市场看来有秩序且温和的变动,很可能会在香港引发重大动荡。

在很多人心目中,全球贸易失衡与中美双边贸易失衡关系密切,因而将焦点集中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走势上。这种看法很容易被投射及引伸到香港,以致对我们的货币及汇率政策作不必要的揣测。因此一直以来我们尽力解释清楚港元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其实没有必然的关系。这方面工作的成效至今已很明显:尽管在零售层面的评论纷陈,有时甚至变得情绪化,但所谓的心理关口始终没有在外汇及货币市场造成太大波动。但令情况变得更复杂的是,跟内地企业有关的金融工具占香港资本市场的比重愈来愈大,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投资者欢迎。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尽管中长期而言港元利率大致跟随美元利率的走势,但短期内两者走势可出现偏差,因此仍需审慎留意利率波动的风险。

内地宏观调控是影响货币及金融稳定的第二个最主要因素。从主要经济数据来看,内地结合行政与市场的调控措施似乎取得颇大成效。但在维持均衡增长、控制通胀、增加消费与减慢内部固定资本形成,以及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许多较长远的结构性改革方面,则仍有不少工作要做。我们应该注意的不独是内地的主要经济数据及其透过紧密的经贸渠道对香港造成的影响,更重要的可能是透过金融渠道带来的效应。像香港那样自由开放且具相当深度的金融市场,通常可透视未来一段时间的整体市场形势,并有效率地反映于现货价格,而这些现价所反映的情况往往与主要经济数据所显示的大不相同。

虽然除了这两项因素以外,还有其他因素要加以注视,但它们对维持货币及金融稳定──金管局其中一项主要职责──带来的挑战,都不如以上两点那样重大。我当然希望上述风险不会真的出现。另一方面,我衷心希望香港来年能更进一步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协助加强内地的金融效率,并为内地推行金融改革开放政策作试点。

 

任志刚
2006年12月28日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6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