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金融优势

汇思

2006年09月28日

香港的金融优势

国际金融市场的焦点逐渐转向亚洲,凭着具备世界一流基础设施的优势,香港作为区内的国际金融中心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地位更为巩固。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抱负,例如渴望能够10秒内完成100米短跑、会考科科「A」、大学毕业拿到一级荣誉学位、高尔夫球差点(handicap)变成单位数、拥有一座别墅、成为亿万富豪或者身体健康。有些抱负较易达到,有些可能只是妙想天开。但不管怎样,没有抱负的人生便会沉闷和无意义。我们既应发挥想像力,探索人生广阔的领域,同时也要脚踏实地,明白自己的极限。

一直以来,香港都有抱负成为很多范畴的国际中心,其中有些方面更已在法例中订明并纳入发展的蓝图里。面对全球以市场为本的大环境,香港要成为一个国际中心,必须先要成为相关国际市场的所在地。例如,若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至少香港需要成为主要的国际金融市场的所在地。由于金融基本上就是要融通资金,撮合投资者与集资者的需要。若香港以外(包括内地)的投资者与集资者都利用香港的资金融通渠道,我们便有资格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一个地区要成为某一商品(现货或期货)或服务的国际中心有几个重要条件。我认为其中两个最具关键性:第一是拥有具成本效益、高效率及安全的市场基础设施,其中包括供经纪及市场庄家等中介人使用的交易平台,以及支付、交收、结算与托管机制。第二是商品、服务及其衍生工具的供应商与用家都乐意使用该处的市场,这本身又取决于几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要有足够的流通性,并能够有效及准确地发挥定价功能。

因此,若我们有意成为某个范畴的国际中心,并推动香港成为有关国际市场的所在地,我们便要努力营造上述条件。近年资讯科技发展迅速,要建造适当的市场基础设施不难,尤其是硬件设施部分。此外,由于基建项目往往是公共项目,即使私营部门不愿意政府部门亦有充分理由提供,资金方面应该不成问题。

相比之下,要令市场人士愿意使用香港作为交易阵地却较为困难,尤其是有关的国际市场早已立足于其他地方。以纺织品制造商为例,为锁定生产成本需要以期货合约形式按特定价格买入未来交货的原料棉花。制造商没有理由不在成熟的美国期棉市场进行交易,更何况香港本身根本没有这类市场。尽管这样,香港还是可以在其他范畴努力争取成为国际中心的,我们的外汇市场便是一个例子。香港的外汇市场交投相当蓬勃,有足够的流通性,可以应付大额交易。我们这方面的配套设施堪称全球最先进,对交收风险(即赫斯特风险)的管理尤其完善。加上亚洲时区内的经济或买卖活动相当频繁,由此产生的外汇交易的供求量应当很大。说到底,全球外汇储备最丰厚的经济体系,都已集中在亚太区。

目前全球经贸、金融、商品等活动的源头正逐渐向亚洲时区转移。如果说某些与全球金融活动相关的业务源头大部分都已集中在亚洲区内,我并不会感到惊讶。鉴于金融交易活动及市场流动性往往会跟随实际的供求来源和其相关资讯结集,有关的国际市场也应顺理成章地转移到亚洲时区。也许至少可以让有关市场的参与者无需在办公室留待到深夜才能回家。

内地正逐渐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举足轻重的参与者。而支持香港发展金融服务业及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国家坚定的政策,这一点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也有明确表示。落实这项政策其中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在符合成本效益及市场原则的前提下,鼓励内地更多利用香港进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

 

任志刚
2006年9月28日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6年0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