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存款准备金率

汇思

2008年05月29日

内地存款准备金率

与以往相比,近期的法定准备金上调行动较有效地遏抑商业信贷。

读者大概都有留意,内地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再度调高0.5个百分点,至16.5%。由2006年中起,存款准备金率由7.5%的水平连番上调,上调次数我已记不清楚。尽管传媒仍继续如实地报导上调的消息,但即使是密切注视内地金融市场发展的朋友,对此都可能已经不大注意了。

在经济存在过热风险和通胀趋升的形势下,内地当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抑制由于银行储备结余进一步上升而引致商业信贷的快速增长。我认为运用这个政策工具是适当的。大家分析这些数字时,也会注意到人行赎回及发行央行票据的活动。若未偿还央行票据余额增加,便代表银行体系储备结余减少。央行这些货币市场操作被称为「冲销」,尤其是指央行运用有关操作,以消除因买入外汇而于结算时向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帐户注入本地货币后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然而,若商业银行在央行所持的储备结余本来已超出存款准备金率要求的水平,其贷款活动会如何受到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存款准备金率是按银行的存款基础计算,以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计,若银行持有客户存款1,000亿元人民币,其在人行的储备户口便须有165亿元人民币的结余。但对于持有超额准备金的银行,如果新增贷款并不导致存款增加,例如借贷者将贷款付给其他银行的客户,尽管准备金会相应下降,该银行仍可继续贷款。但如果因为新增贷款导致准备金降至法定金额以下,银行仍可在银行间借款,以达到法定准备金要求,关键只是需要其他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并愿意借出。基于这些考虑,尤其是在银行系统流动性十分充足的情况下,内地当局也需要同时运用准备金率及其他政策工具以有效抑制贷款的增长。

多年以来,内地银行所持的整体储备结余一直超出法定水平。换言之,银行体系一向有剩余储备,这从附图可清楚看见。然而,正当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公布不如以往般瞩目的同时,银行体系的剩余结余却在最近(尤其3月份)逐渐下降。超额准备金率从2003年初的6%左右下降到2007年平均3%的水平,在三月份更是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的2%。关注内地金融市场的朋友可能都注意到这个重要变化。这个变化代表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逐渐成为较有效遏抑信贷增长的措施,其重要性也比以往大得多了。当然,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密切注视市场发展,观察信贷增长是否真的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而减慢。但由于许多其他政策措施也可能同时发挥作用,要个别审视它们的成效或许比较困难。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当然有个限度,否则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运作。与按规定持有的储备相比,剩余储备的息率远远较低,因此银行将剩余储备拨作规定储备是会赚取较高的回报的。但法定储备就像央行向商业银行借取贷款一样,银行所得的息率仍然低于按一般商业原则借出的贷款的息率。假设其他条件不变,这将会影响商业银行盈利。当然,从商业银行目前颇大的净息差(是香港的3至4倍)可见,它们的盈利仍然非常可观,但正如我在其他场合说过,从宏观金融效益的角度看,这始终未必是好事。

超额准备金率

注:超额准备金率是指超额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百分比季度数据

注:超额准备金率是指超额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百分比(季度数据〕。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任志刚
2008年5月29日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8年0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