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II)

汇思

2007年02月01日

连接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II)

连接中港两地金融市场的方法。

上星期我谈到设立某种渠道以连接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符合国家利益。这是因为随着两地市场的互连,扩大市场规模可增加市场流动性、提高定价机制效率、加强市场自律及风险管理水平。这个星期我会跟大家分享我对如何连接两地金融市场的一些看法。

金融领域有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都不好答,这条也不例外。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也应该让市场发挥「无形之手」的力量,参与者各为己利努力,最终达致市场有效运作的多赢局面。但基于系统性风险管理、保障投资者与存户,以及促进货币与金融稳定等重要考虑,金融市场发挥市场力量的过程必须受到妥善监管。内地与香港金融体系各有不同的特点,其监管程度亦有差异。若要建立连接两地金融市场的渠道,有关当局有必要建立金融体系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使国家能受惠于两者差异带来的发展机遇。

去年9月特区行政长官举行经济峰会成立的金融服务专题小组,在其报告中表示两地金融体系的合作关系应该是互补、互助及互动的。我完全赞同这一点,金管局将会一如以往,在职责范围内尽力促进发展这合作关系。

由于内地在人民币兑换上(尤其资本帐方面)仍有限制,以及基于审慎监管或金融稳定的考虑,致使金融服务供求双方,以及资金与金融工具的跨境流动都受到影响,这是连接两地金融市场要面对的其中一个挑战。因此,两地金融体系的合作关系应着力于建立一条连接两者的渠道,并透过适当机制来实现流动性。借用温总理的话,这些机制的设计需符合「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以连接两地金融体系的金融基建为基础(包括支付、结算、交收及托管服务),这个渠道可令两地各金融市场产生百川汇流的作用,藉此大幅度提高市场流通性及更有效地发挥市场定价功能。

我以读者熟悉的机制为例说明可以怎样筑构这条渠道:合格境外及境内机构投资者机制(即QFII及QDII)的批核程序可同步进行,使资金流入及流出达到平衡,或根据需要让资金出现净流入或流出,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另一例子是推出一些以上海、深圳及香港上市股票的托管证明书为形式的衍生工具,在两地市场买卖,并设立套戥机制使价格趋向一致。

金融界人材济济,必定可以设计出连接两地金融体系的完善渠道,为国家发挥最大效益。这方面固然有不少政策上的考虑需要配合,但这些渠道建设筹划事不宜迟。内地经济有不少事项亟待解决,包括提高资金融通效益、平衡国际收支、纾缓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国民储蓄回报、降低储蓄率,以及保持较平衡与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建立这一渠道可协助内地应对这些挑战。此外,还要避免形成内地的国际金融活动均在海外市场开展的习惯,应更多地利用香港金融平台,让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能发挥所长。香港金融体系不论在风险管理、定价机制及制订准则方面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完全可以配合国家在全球经济金融事务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任志刚
2007年2月1日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7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