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为首次公开招股中心

汇思

2006年11月02日

香港作为首次公开招股中心

内地经济持续增长,有利香港发展为内地企业的首次公开招股及其他类型集资活动的中心。

大型的招股活动,特别是能成功获超额认购,或于上市当日股价增长理想的,都深受香港欢迎。这些活动在港进行,亦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明证。上星期我们目睹迄今全球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招股活动──中国工商银行首次公开招股──在香港顺利进行。中国工商银行以及近年来其他大型内地企业股票选择在香港而不是伦敦、纽约或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公开招股,香港联合交易所、投资银行界、整个银行体系以至银行同业支付系统的参与人士实在应该感到骄傲。我希望香港各界,包括广大的投资者亦同样感到自豪。我一直很留意这些公开招股活动,并认为其间银行同业拆息没有过度波动,在付款及退款日银行同业支付系统有条不紊的运作,实在值得欣赏。

我们从香港的大型首次公开招股活动中留意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全球金融市场流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每当某个国际级市场推出优质金融工具时,总不难吸引到国际投资资金。这样看来,似乎再没有需要在欧美等地寻求第一或第二上市地位,以吸纳这些地区的资金。当然,要引起投资者的兴趣,国际巡回推介还是不可少的,但先进的资讯科技已令这方面的工作变得容易许多。我希望近年来香港这些成功的首次公开招股活动将有助巩固香港作为内地企业首选的首次公开招股中心的地位。

随着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日益融合,加上改革开放使经济长足发展,生产力亦急速提升,相信越来越多内地企业能够在不同行业中崭露头角,继而登上国际舞台。这当然有利香港发展为内地企业,特别是计划步向国际的内地企业的首次公开招股及其他类型集资活动的中心。然而,正如我早前指出,我们一方面很乐意将境外资金引导至内地的集资者手上,但另一方面我们亦必须了解到内地的储蓄率仍然高企,因此内地亦有很庞大的投资需求。香港作为内地企业的首次公开招股中心的地位能否一直维持下去,主要视乎我们能否满足内地投资者的需要。也就是说,我们还需要扮演好融通内地储蓄与内地集资需求的角色,通过香港的平台促进内地本身的资金融通。

国家只向海外投资者出售优质国有资产,而引起内地投资者不满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中国工商银行的H股及A股同步上市,是妥善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但H股及A股的价格差异问题仍有待解决。部分人士指H股及A股之间的价格差异是反映两个市场中不同的供求状况。这的确是事实,但若买卖的是代表相同股东权益及基本上相同的金融工具,这样的市场分割会减低市场效率。内地的外汇管制是造成这个情况的部分原因,若能消除这种人为的市场分割,应会更有利市场健康发展。我们可以透过不影响外汇管制的特别安排来达到这个目的。例如,这两类股份变为可直接互换,或透过买卖在另一市场持有相关股份的凭证来实现间接互换。我们亦可考虑设立套戥机制(并由有关当局特别批准进行所涉及的外汇交易),使两者的价格趋于一致。这或许需要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局)的参与,并可以由特设的非牟利公共机构负责,在经汇率调整后的价格出现显著差距时进行套戥。有关的套戥活动亦可留待市场来进行,外汇局则只须密切监察其中涉及的外汇交易。

有些人向我指出一旦H股及A股可互换,二手市场活动可能会因而从香港转移至内地。他们又指出使价格趋于一致的套戥机制并不符合香港利益。然而,我相信若真的设立有效的套戥机制,届时市场对价格趋于一致的预期会有助平衡两地的价格,从而减低进行套戥活动的需要。

 

任志刚
2006年11月2日

 

此处可参阅本专栏过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06年1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