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

匯思

2000年01月27日

外匯儲備

本港的外匯儲備錄得歷史性新高,不禁令人想到究竟我們需要多少外匯儲備來維持港元的穩定?到底有沒有一個限度呢?

試問一下你周圍的人,究竟他們要多少錢才覺得足夠?我想你大概會得到兩類回應。那些比較富哲理的人可能會告訴你,他們只要能無憂無慮地過舒適的生活,無須為錢操心就可以了。至於其他人,大概都會答:「愈多愈好。」比李嘉誠或蓋茨更富有,不是很好嗎?那時,你就可以「呼風喚雨」了。就算是沒有甚麼雄心壯志的人,都可能會這樣回答你,因為世事難料,沒有人知道將來會怎樣。或許在我們有生之年,人類真的能夠到火星旅行,那時你也希望能付得起旅費,到火星一遊吧?又或者不久將來科學家真的研究出長生不死藥,那時你也會希望自己能夠買得起吧?

大家不用擔心,我不是在發白日夢,因為我知道若要夢境成真,就必須先清醒過來。不過,我倒需要回應類似的問題,也就是到底香港要多少外匯儲備才算足夠呢?同樣,我們可以有兩個答案。由於香港實行貨幣發行局制度,因此我們的外匯儲備只要能夠為貨幣基礎提供百分百支持就可以了。一般認為,至少在理論上,這個數額已經足夠。

資金流入令貨幣基礎隨著外匯儲備增加而擴充,利率隨之下降,以致持有港元的回報不能吸引投資者,於是資金由港元流出,扭轉原來資金流入的情況。同一道理,資金外流會令貨幣基礎收縮,而外匯儲備會透過兌換保證的運作而流失,利率隨之上升,投資者受到持有港元的回報吸引,於是資金流入港元,扭轉原來資金外流的情況。

然而,在國際金融世界裏,作為一個堅決維持市場開放的小型經濟體系,你永遠也無法知道會發生甚麼事。儘管不是到火星去或是有長生不死藥,但肯定是驚險刺激,甚至是超出我們所能控制的範圍。資訊科技的發展,為金融市場和全球經濟屢創奇蹟。5年前,沒有多少人能預見資訊科技會帶來歷史上最長的經濟增長期(至少對美國而言是這樣)。同樣,誰可確實知道資訊科技會對貨幣管理帶來多大的衝擊?面對這樣頃刻萬變的年代,作為貨幣管理當局,當然不會介意有充裕的外匯儲備供其運用,以增加各種可行的應變措施。

相信各位讀者還記得,我們於1998年9月透過擴大貨幣基礎,在貨幣制度內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緩衝,容許銀行以外匯基金票據和債券作為抵押,取得銀行同業流動資金。為達到上述目的,我們需要增撥比平常用以支持紙幣發行更多的外匯儲備。當然,這增撥必須在不違反貨幣發行局規則下進行。目前,貨幣基礎會隨著已發行外匯基金票據和債券支付的利息而逐步增長。除了此增長外,我們未必一定要繼續擴大緩衝。然而,我也不能完全排除這個可能性。

龐大的儲備也有助金管局在有需要時履行外匯基金的第二個目的,即維持本港金融體系穩定和健全。舉例來說,在貨幣發行局制度下,由於要符合提供百分百支持的要求,假如沒有額外的儲備,人們便會質疑貨幣管理當局是否能真正履行最後貸款人的角色。以本港的情況來說,由於我們的儲備是貨幣基礎的3倍以上,自然能夠令人信服,在有需要時我們必定能夠履行最後貸款人的角色。

所以,即使聽起來有點貪心,但面對「到底多少外匯儲備才算足夠」這個問題,我仍然會回答:「愈多愈好。」這並不是說我們只顧累積外匯儲備,而不考慮有關的成本:例如,我們不會為了令外匯儲備增加而用高息舉債。我所指的是,透過投資收益、資金流入或財政儲備增加等途徑,讓外匯儲備自然增長。我們現時仍未有足夠條件,可以不為錢操心。

 

任志剛

2000年1月27日

 

此處可參閱有關外匯儲備的進一步資料

此處可參閱有關貨幣發行局制度的進一步資料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0年0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