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致辭

演講辭

2008年10月16日

開幕致辭

彭醒棠,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

(於2008年10月16日至17日舉行的「中國內地金融體系的效率與穩定」討論會)

各位來賓,大家早上好:

我首先代表香港金融管理局和香港金融研究中心,歡迎各位出席「第六屆中國內地經濟專題研討會」。去年我們和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成功合辦了第五屆的專題研討會,今年有機會再度合作,感到非常高興。對於各位講者、討論嘉賓及主持為這個會議所作出的貢獻,我在此表達衷心的感謝。

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中國內地金融體系的效率與穩定」。這個議題對內地經濟的長遠發展,從兩個角度來看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內地的金融體系,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在市場,產品和參予者各方面已漸具規模,在考慮資本帳戶開放的重要政策時,不可避免地也需要探討與國際市場接軌會對內地金融系統的效率和穩定會產生甚麼影響。第二,要研究這個重要的議題時,我們肯定可以從十年前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和現在蓆捲美國歐洲,對全球金融穩定造成極大威脅的"金融海嘯",獲得不同而重要的啟示。

我認為,亞洲金融危機表明,不發達和低效率的金融體系,在資本項目逐步開放的條件下,會帶來金融不穩定的風險。

低效率的資金分配會鼓勵國內儲蓄流向更高效率和更發達的金融市場,另一方面,資金又以短期的組合投資或"熱錢"的方式回流到這些相對不發達的經濟體,給金融機構和企業帶來幣種和期限的雙"錯配"。一有風吹草動,這些短期資本就會逆轉。短期資本的大幅波動,對於規模較小和開放的經濟體,就如一頭大象踩進了一個小小的池塘,會給當地的金融體系帶來巨大的破壞力。

然而單是提高效率,是否必然加強金融體系的穩定呢?當前這次由美國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則表明,一個高度發達和高效率的金融體系,如果審慎監管的框架落後於金融創新的速度,對全球金融體系的破壞力可以更為厲害。

美國的經驗說明,在貨幣政策持續寬鬆、審慎監管不力的環境下,金融機構有強烈的利益驅動去開發高風險的金融創新和衍生產品。有些衍生工具的本意是透過分拆和打包的過程將基礎資產的風險分散。但是想不到的是這個模式也將信貸風險從貸款機構抽離,令它們沒有動力保持謹慎的審批標準。

信貸風險証券化的過程也將有關的潛在風險快速的分散到其他的金融體系。當這些衍生產品所賴以存在的基礎資產,譬如房地產,出現泡沫及最後崩潰時,這些衍生產品的價值也不复存在,對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造成嚴重的打擊。

我認為,以上兩個金融危機帶來一個有用的啟示。就是,一個健康的金融體系,必須在效率和穩定這兩個方面取得一個良好的平衡。在大力發展有深度、廣度和有效率的金融市場的同時,也要提高監管和風險披露的水平,避免審慎監管的框架落後於金融創新的速度。

香港作為亞洲區內一個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在提高金融體系的效率和維護金融穩定兩方面,都有豐富的經驗。金管局,一直在不斷檢討和完善我們的政策框架和監管水平,也非常樂意與內地的相關機構,以及專家和學者,分享我們的經驗。

我相信,吸收了亞洲金融風暴和當前這場國際金融海嘯的教訓,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將會有著非常美好的前景。金管局會繼續秉著"互補、互助和互動"的精神,與內地的相關機構緊密合作,共同提高中國金融體系的效率和穩定。

這次會議將會提出十一篇論文。這些論文涵蓋了不同的範疇:涉及到國內資本市場波動的特徵,機構投資者對金融市場效率和穩定的影響;銀行體系的效率以及民間金融的運行機制和特點;金融市場受外來沖擊的影響,以及資本帳戶開放的模式;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傳導機制等等。各論文提出的觀點必定對了解國內金融體系的效率和穩定,以及香港在中國金融改革和開放過程中可以起到的作用,一定會有莫大裨益和啟發。

最後,我衷心祝願這次研討會成功,謝謝大家!

最新演講辭
修訂日期 : 2008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