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致辭:發揮香港金融基礎設施優勢 - 迎接國家十一‧五規劃加快金融體制改革

演講辭

2006年06月06日

主題致辭:發揮香港金融基礎設施優勢 - 迎接國家十一‧五規劃加快金融體制改革

任志剛,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

(於北京舉行的金融基礎設施研討會)

引言

尊敬的周小川行長、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

1 香港金融管理局很榮幸可以在北京和上海跟中國人民銀行聯合舉辦這個金融基礎設施研討會。今天在這裏發言,我是有雙重身份和雙重目標的。一方面,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裏的銀行監管負責人,我希望可以和大家專門研究一下一個大部份銀行都忽略的問題,就是如何去好好管理它們在貨幣市場和外匯市場上的活動而產生的清算風險。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裏的金融基建的設計師,我也希望以推銷員的身份向大家推銷一下,內地銀行如何可以利用香港的金融基礎設施去有效地管理外匯清算風險。

金融體制改革

2 討論這個專門的話題,也得有一個出發點。在這個時間,這個地點,最好的出發點當然是國家的十一‧五規劃。十一‧五規劃裏有48章,其中直接談及金融這個「現代經濟的核心」的是第33章,題目是「加快金融體制改革」。這一章裏面的第三節,表明要「健全金融調控機制」,我看到裏面有兩個範圍,一個是講貨幣市場的,另外一個是講外匯的。分別說要:

  • 穩步發展貨幣市場,理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及
  • 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3 在我看到這兩個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的範圍之後,再加上第33章裏面其他的改革建議,例如第一節的「深化金融企業改革」和第二節的「加快發展直接融資」,我對內地貨幣和外匯市場的前景有一個看法,就是市場的交投活動今後會增長得很快。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和利率市場化需要一個活躍、有深度的貨幣市場,只有在這個情況下,銀行才可以很有效率地在同業間拆借資金。此外,在完善管理浮動匯率和資本賬項目可兌換的過程中,亦會令外匯交易量明顯增加,在自由兌換和匯率浮動的情況下,資本項目包括跨境金融投資,外匯套戥、做市,甚至投機產生的外匯買賣,金額可以是經常項目的數十倍以上。

4 以香港為例,一整年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大約是14,000億港元,但單一天的美元兌港元的外匯買賣就已有260多億美元(約2,000餘億港元)。大約7天的匯市交投量就相等於一整年的生產總值。除美元兌港元的外匯買賣以外,港元貨幣市場平均每天的交投量也有2,500億港元,兩個市場加起來一天的交投量已經是4,500億港元,是銀行的港元總資產的百份之十四。香港的港元即時支付系統每一天的清算金額約有4,000 到6,000億港元。每當有新股上市,清算金額往往會更高,例如最近中國銀行在香港上市的一天,港元即時支付系統的清算量高達歷史記錄的12,300億港元,這差不多是一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規模。內地貨幣和外匯交投活動在未來的增長快慢,當然是要看金融改革開放的速度。十一‧五規劃第33章說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從香港這自由市場的經驗來看,我覺得內地在貨幣和外匯市場的交易量今後相應快速增長是必然的。商業銀行當然在心理上和業務發展上要有充分的準備。但容許我以負責香港銀行監管的身份說一句,更重要的是在風險管理上要把相關的工作做好。

清算風險的本質

5 銀行在貨幣和外匯市場運作所面對的風險是多方面的。在這次研討會我不準備談利率風險、匯率風險或交易對手的信貸風險,我只想集中談清算風險。很多人認為清算風險是低的風險,所以也是不重要的風險,有點兒對它掉以輕心。如果清算系統健全而清算過程又很有效率的話,我同意清算風險應該是很低的,一筆交易清算了就沒有風險了,清算時間是剎那間的過程,很快就過去了。但假若市場交投量越來越大,清算風險便相對增加。萬份之一的風險,一佰萬元交易只是少少的一佰塊錢,但如果交投量快速上昇至一佰億,萬份之一便是一佰萬了。俗語有云:「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如果清算風險只有萬份之一,但若交投量大,只要出現一次,損失數字就可能十分龐大。

6 事實上,說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只有萬份之一很可能是低估了實際情況。但可以肯定的是清算風險出現的可能性正在不斷提高。一方面由於市場全球化,風險範圍從本地較易預測和管理的層面,擴大到全球較難預測和管理的層面。另一方面是資訊科技發達,資金可以很快用電傳的方式流通,在剎那間不知傳到哪裏。就算是知道傳到哪裏,也可能不受資金來源地的法規、法律所監管和保障。

7 清算風險不僅是個別銀行的事,風險的本質帶有系統性。一家銀行清算有困難,會禍延同業,影響整個銀行體系,系統性的問題便會出現。很多地方的貨幣市場、外匯市場的交易都是假設前一筆交易的錢是會來的,一旦該來的錢不來,它往後的交易便有可能不能清算,錢或貨應到位而不到位,對個別銀行、整個銀行體系和整個經濟體系都有很大的負面影響。有點不幸的是,清算系統雖然是金融貨幣穩定和經濟持續增長不可或缺的要素,它的重要性很常被人忽視。支付清算系統,猶如一套房子的水、電、煤,沒發生什麼問題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每當有問題,通常都會引致很大的麻煩。

8 清算風險的性質有兩種:

(i) 交易與清算的時差;及

(ii) 「貨」與「銀」的不同步。

(i) 交易與清算時差

9 交易與清算的時差,應在可能範圍內越短越好,最理想是交易完成便即時清算。但市場上仍存在T+1、T+2或更長的交易與清算時差。在資訊科技發達情況下,交易與清算的時差可大為縮短,而T+0,或即時清算技術上亦不難達到。但市場的習慣有時很難改掉,原因可能是牽涉到中介人的利益。在T+X裏,X給了中介人一點空間,本來是便利它們安排清算上的工作,但這個空間也為它們提供了一些在市場內為自己賺錢的活動的機會。這些活動往往將市場本身的波動擴大,為市場帶來系統性的問題。若能推倒重來的話,重新規劃交易、支付等清算安排,最理想的安排是即時清算,每一筆獨立支付。香港在1980年代需要動用外匯基金去解決當時出現的一連串的銀行問題,原因之一是當時沒有即時支付系統(RTGS),在連鎖影響下,一家有支付問題的銀行,是可以將整個銀行間的支付系統停頓下來,貨幣信心也頓時受影響。如當時有即時支付系統,可能有不同的風險形態,付出的代價可能比較少,而處理銀行出現支付問題的方法也可能更有效和沒有那麼昂貴。

(ii) 「貨」與「銀」的不同步

10 「貨」與「銀」的不同步是另一類清算風險,最明顯反映在外匯市場,兩種不同貨幣是在不同步的情況下清算。1974年的赫斯特銀行的倒閉,充份反映不同時區支付安排所帶來的風險。赫斯特銀行是當時西德的一間中型但在匯市非常活躍的銀行。它的交易對手在西德營業時間先付了馬克給赫斯特銀行,但隨後在美國市場卻因赫斯特銀行的倒閉而收不到美元,因而導致它的交易對手損失了整筆本金,更影響市場的其他參予者,引發系統性的問題和很大的損失。赫斯特銀行倒閉後在中央銀行界聲名大噪,無人不知,赫斯特也就成為一個專有名詞,來形容外匯交易的清算風險 -在不同時區清算外匯交易所涉及的不同貨幣,若中間沒有協調聯繫,清算風險極高,甚致損失整筆本金。

11 世界上的中央銀行都認同一個既安全而有效的清算系統對每個金融體系的穩定及它的經濟發展至為重要。國際結算銀行(BIS),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都對清算風險,尤其是與外匯交易有關的,進行了很多研究,提出要全面消除清算風險,唯有進行外匯交易同步交收。這也是香港要在亞洲時區提供主要外幣清算平台的原因,把主要外幣的清算與港幣,甚至是其他的亞洲貨幣的清算系統相互聯起來以達致外匯交易同步交收。當然,這也是我們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去保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一個策略重點。

清算風險的管理

12 管理清算風險的最好模式是即時支付 (RTGS) ,外匯交易達到同步交收 (PvP) 和證券交易達到貨銀兩訖 (DvP) 。如果這些金融基礎設施都一應俱全,銀行就應該盡量使用這些模式進行清算,央行也有責任鼓勵銀行使用,主要是因為清算風險是帶系統性的,一旦發生問題對業界有很大的負面影響。管理清算風險是金融安全及金融穩定的重要原素之一。

利用香港的清算平台

13 剛才談到,隨著內地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我們要重視管理清算風險。在這方面,內地金融機構可以善加利用香港的清算平台。就讓我套入一個推銷員的角色,為大家簡介香港清算平台的現況,然後再提出一些具體建議,讓內地銀行及外匯做市商減低清算風險。

14 香港現已擁有具國際先進水平的多層面(multi-dimensional)、多幣種 (multi-currency)的支付、清算及託管系統,提供一個安全、穩妥、高效率及全面的金融基礎設施平台,進行各類金融交易的清算。已建立的大額即時支付(RTGS)系統包括港元、美元、歐元即時支付系統,也建立了為在香港的人民幣業務清算的系統,可以提供這幾種貨幣的外匯交易同步交收;並可提供貨銀兩訖清算。香港境內的資金融通與經濟活動所衍生的金融產品,不論幣種、不論是個人零售或企業、銀行的批發層面上的活動,皆暢順無阻,就像於金融網絡上建起縱橫交錯的高架路和橋樑,環環緊扣,卻又路路暢通。

15 與此同時,香港金管局一直致力建立與內地完善的跨境金融橋樑,為內地提供更快、更方便的跨境資金支付。在過去數年金管局不斷跟北京、廣州及深圳有關部門商討發展及逐步落實兩地的跨境支付、清算合作項目:包括與廣東省及深圳市的跨境港元、美元即時支付聯網,以及跨境港元、美元、人民幣支票結算。香港這個清算平台不僅能應付香港銀行的資金轉撥和支付需要,同時亦可為內地與香港的資金融通提供同樣的高效率支付服務

16 隨著內地加快金融改革,會有更多資金「走進來」和「走出去」,很多經過香港這有效率的跳板作貨幣轉換及投資。在內地外匯市場加快改革放寬內地機構和個人境外投資的大環境下,用得著香港的清算平台的機會,以我看來,是越來越大。

17 實際上,除內地及香港外,香港的清算平台已逐步變成一個區內的「跨境資金轉撥中轉站」。馬來西亞的央行去年已決定把在吉隆坡的馬幣清算系統跟在香港的美元清算系統在今年11月落實外匯交易同步交收聯網。馬來西亞的銀行都會在香港開設美元賬戶以清算外匯交易所涉及的美元資金。香港金管局計劃與區內其他央行商討一個性質相同的美元兌區內其他貨幣的跨境外匯交易同步交收聯網。這些聯網其實十分有需要。而香港的美元清算系統正好擔當這個角色。

具體建議

(i) 同時區清算

18 內地的外匯交易於2006年1月,新增詢價(OTC)外匯交易管道,並且容許有關的詢價外匯交易由交易雙方自行議定在境外清算外幣。但目前內地大部分外匯交易的外幣資金,主流仍然是在美國和歐洲進行清算。隨著OTC外匯交易日趨普及,每天需要清算的金額將大幅增加,導致銀行、做市商及外匯交易商,因時差影響而需要承受的外匯交易清算風險愈來愈高。「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假如某銀行的交易對手在內地收市後,於紐約開市時間倒閉,就是赫斯特銀行倒閉的翻版,該銀行以致內地的金融系統所承受的風險可以極大。

19 從銀行的風險管理角度,或央行在維持金融穩定的責任來看,都需要時時刻刻防範赫斯特銀行事件的再現,把赫斯特風險 (Herstatt risk) 減至最低,甚或完全消除。我相信周行長也會同意我這個看法。而現時減低這個風險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內地的外匯交易採用香港的平台清算外幣,這樣就可以即時減低清算風險、增加資金融通效率、提高資金營運能力;也符合內地監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的政策目標。金管局已相應在今年4月提升了香港多貨幣清算系統的有關功能,特別為內地與人民幣有關的外匯交易,提供同時區在香港清算外幣的服務,務求盡量減低內地的外匯交易通過美國、歐洲等海外清算渠道可能引致的赫斯特風險。

20 現在已經有四家銀行及做市商使用香港的平台清算它們在內地交易的外匯。我希望其他的銀行及做市商也這樣做,好好管理外幣清算風險。具體的安排其實是方便和簡單的。請各位花點時間去參觀一下香港代理銀行設於場外的展位,我相信他們一定會盡心盡意為你們作出安排和提供最好的外幣清算服務。

(ii) 邁向國際最高標準:外匯交易同步交收(PvP)

21 長遠來說,若要邁向管理外匯清算風險的最高標準,便需提供外匯交易同步交收(PvP)的清算模式,全面消除清算風險。在內地達致同步交收的清算模式有不同的途徑,我個人的看法是應該選擇一個快而省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達到人民幣和主要外幣同步交收,以配合內地貨幣及外匯市場的快速發展。在這方面我們也有跟人民銀行分享經驗,包括提出內地人民幣支付系統與香港外幣(包括港元)的支付系統聯網,讓內地的外匯交易可以在亞洲時區與不同貨幣同步交收,一如現在我們跟馬來西亞逐步落實的聯網模式。

總結

22 在中國金融外匯市場改革一日千里的今天,發展金融基礎設施實在刻不容緩,我很希望香港可以在這環節幫得上忙,作出一點貢獻。所以我想借此機會,在周行長的同意下,鼓勵內地金融機構採用香港系統作外幣清算與跨境支付,一方面配合十一‧五規劃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的方向,也落實規劃裏面支持香港發展金融服務業和保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目標。

最新演講辭
修訂日期 : 2011年0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