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基础设施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有赖一套稳健有效的市场基础设施来维持。金管局其中一项职责是发展及改进这套设施。在1998年,金管局继续改进支付结算系统,并进一步发展香港债券市场,以及推动第二按揭市场向前迈出重要的步伐。

 

目标

金管局致力促进金融体系,特别是支付结算安排的效率、稳健性及发展。为实现这个目标,金管局继续改善支付结算系统的效率及稳健运作,并促进债券市场及第二按揭市场的发展。

 

成果

银行同业支付系统

1996年12月,金管局成功推出银行同业交易的即时支付结算系统。过去两年来,这个系统为银行同业支付提供畅顺及有效率的结算服务。为进一步改善系统的可靠程度,金管局与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加强后备设施。专为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操作系统而设的异地后备电脑中心于1998年8月投入服务。

在1998年,即时支付结算系统平均每日处理12,528宗结算所自动转帐系统的交易(涉及2,990亿元)、129宗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的第二市场交易(涉及90亿元)及566宗即日回购协议交易(涉及280亿元)。该系统每日提供的4类集体结算服务,即股票交易净额结算、大量小额支付项目、支票结算及银通结算,其运作情况也十分顺利。以平均计,各类集体结算的处理时间为:支票结算9分钟;股票结算3分钟;大量小额电子支付项目3分钟;及银通结算2分钟。作为大量结算即日应急机制的流动资金调节窗只被使用14次,显示银行一般均能妥善处理即日流动资金的需要。

股票交易货银两讫结算服务

金管局以即时支付结算系统的功能作为基础,将货银两讫结算服务由债务证券交易扩展至股票交易。1998年5月,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与中央结算及交收系统(由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运作的股票结算系统)进行联网,以提供股票货银两讫结算服务,藉此减少结算风险及提高结算效率。

处理深圳兑存港元支票的联合结算机制

为加快处理以香港银行作为付款人而在深圳兑存的港元支票,金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达成联合结算机制谅解备忘录。该机制在1998年1月5日启用以来,已将支票处理时间由14日大幅度缩短至2日,使结算风险尽量降低。以平均计,该机制每日处理支票数目由上半年232张增加至下半年323张,反映使用需求逐渐增加。

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

1998年本地债券市场进一步扩大,未偿还港元债务证券(包括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由1997年底3,455亿元,增至1998年底3,901亿元,增幅12.9%。多边组织发行债券的数量显著增加,其中以较短期债券趋势尤为明显。于1998年底,多边组织占未偿还债券总额比重为17.4%,私人机构债券占57.6%,其余25%则由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分占(相当于975亿元)。

作为加强货币发行局制度的其中一项措施,金管局决定只会在有流入资金直接提供相应的外币支持时才会增加发行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现有的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将会在到期时续期,但补发票据及债券的年期并不一定与到期的一批相同。金管局也决定除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外,贴现窗不会再接受新发行债券为可贴现证券。虽然这些措施在短期而言可能会略为影响债券市场的发展,但金管局将致力与市场人士保持紧密合作,透过改善市场基础设施及其他计划促进债券市场较长期的发展。

扩大与亚洲其他中央证券托管机构的双边联系

继于1997年12月与澳洲中央证券托管机构联网后,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于1998年4月再与Austraclear New Zealand System(由新西兰储备银行运作的结算系统)设立证券联系。这项双边联系属于互惠性质,金管局及新西兰储备银行均已成为彼此结算系统的成员,有利于香港与新西兰之间的债务证券交易进行跨境货银两讫结算服务。这项安排能减少结算风险及提高结算效率,应有助扩大两地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基础。

1998年下半年香港与澳洲及新西兰双边联系的交易稳步上升。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持有的新西兰政府债券总额由7月底2.47亿新西兰元,增至12月底3.59亿新西兰元。期内该系统持有的澳洲政府债券总额由1.9亿澳元,增至2.59亿澳元。

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债券发行计划

金管局继于1995年及1997年分别为香港地下铁路公司及机场管理局安排债券发行计划后,再于1998年1月为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按揭证券公司)安排同类计划。在这个计划下,金管局负责安排、托管、代理及管理有关的债券。这些债券都是透过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现有的市场庄家制度发行,这样应有助提高债券在第二市场的流通性。按揭证券公司债券发行计划首次发行的债券于1998年5月成功推出。

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

按揭证券公司在1998年首次全年投入运作。按揭证券公司于1997年成立,目的是促进第二按揭市场的发展,迄今已为主要业务建立稳固基础。按揭证券公司已建立共31家核准卖方的广泛网络,它们在一手住宅按揭市场合共所占的市场份额达80%以上。在推出创新的远期承诺安排及定息按揭计划后,按揭证券公司在1998年底已建立总值超过110亿元的按揭组合,达到预期目标。由于已采用审慎的购买准则及深入查核程序,按揭证券公司的按揭组合证实质素优良:于1998年12月31日并无任何贷款拖欠还款超过90日。

资金方面,尽管利率环境波动不定,按揭证券公司于1998年成功开展两项港元债券发行计划。这些债券引起金融机构及机构投资者很大兴趣。至12月底,按揭证券公司已分别根据债券发行计划及债务工具发行计划发行6批及9批债券,合共集资52亿元,按揭证券公司也因此成为年内港元债券市场第三大最活跃的债券发行人。

按揭证券公司在1998年的税后盈利达1.06亿元。换言之,平均股东权益回报年率为7.9%,平均资产回报年率为2.1%。在有效成本控制的配合下,成本与收入比率维持于33.9%的较低水平,而1998年6月底银行业的平均比率为48.2%。

 

挑战

进一步改善支付系统

金管局正在进行多项计划,进一步提高支付系统的效率及稳健性。我们目前正开发一套跨境货币支付配对机制的软件,藉此促进外汇交易同步交收机制的发展。该机制将可有效地减少外汇交易引起的结算风险,即所谓的「赫斯特风险」。

为减少新股上市大量认购申请对支付系统造成的压力,以及调整申请认购新股的程序,金管局已尠手研究以电子方式,即利用电话付款处理认购新股的申请,并与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银行公会及香港联合交易所进行有关的详细商讨。

继与深圳合作的联合支票结算机制成功推出后,金管局正在研究将该机制扩展至中国内地其他有较大存兑港元支票需要的城市。

债券市场的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表明有需要发展一个成熟的债券市场,以使资金来源多元化,并透过将长期储蓄引导至长期投资以减少期限错配。现时的实质利率环境也有利于扩大投资者基础,特别是吸引零售投资者。为应付债券市场发展的挑战,金管局继续开展多项计划,以进一步改善市场基础设施及扩大投资者基础。

外汇基金债券在联合交易所上市

为使零售投资者更易于参与外汇基金债券市场,金管局正计划安排外汇基金债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预期外汇基金债券在1999年下半年开始在联合交易所买卖。

为股票、期货及期权结算所发展跨市场孖展机制

为加强参与股票期权及期货交易所的市场人士进行流动资金管理,联合交易所期权结算所、香港期货结算有限公司及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正计划将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列为买卖股票期权及期货的通用孖展抵押品。两家结算所将会成为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的认可交易商,这样它们便可代表其会员持有及结算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而它们的会员除了现金外,更可利用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作为抵押品。

扩大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与亚洲其他中央证券托管机构的双边联系

继与澳洲及新西兰中央证券托管机构成功联网后,金管局正与中国内地当局商讨,与簿记国债系统建立双边联系。簿记国债系统是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运作的债务证券结算系统。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也正在探讨与韩国证券托管机构设立证券联系的可行性。

按揭证券公司按揭保险计划

按揭证券公司董事局于1998年12月3日原则上通过联同按揭再保险公司推出的按揭保险计划,使置业人士可获得最高相当于85%按揭成数的贷款。在这个计划下,按揭证券公司将会向贷款银行(必须是按揭证券公司的核准卖方)提供不超过物业价值15%的保险,并收取有关费用。为抵销有关风险,按揭证券公司将向核准再保险公司以背对背形式再予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