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基础设施

香港拥有稳健的市场基础设施,这项因素有助加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也能确保金融体系在资金流窜不定的情况下保持稳定。金融管理局在改进香港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工作上再接再励,在一九九七年内展开多项计划,包括进一步发展银行同业支付系统以减少结算风险、建立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与区内其他中央证券托管机构的联系、推行债务证券借贷计划,以及成立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

 

 

目标

金融管理局其中一项使命,是促进金融体系,特别是支付结算安排的效率、稳健程度及发展。为实现这个目标,金融管理局推行多项重要计划,以革新银行同业支付系统,以及推动债券市场及第二按揭市场的发展。

 

 

成果

银行同业支付系统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金融管理局为银行同业交易全新策划的即时支付结算系统成功启用,成为全球最先进的同类系统之一。一九九七年内,我们继续进行大量工作,确保新系统运作畅顺。

为进一步提高即时支付结算系统的处理量、加快处理时间及增进灵活度,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于一九九七年三月将主机电脑更新,改用功能更强大及运作更快速的型号。此外,金融管理局亦与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加强后者现有的后备设施,为其操作系统设立可随时投入应急运作的异地后备电脑中心。该中心将于一九九八年开始投入服务。

在最初推行即时支付结算系统的数个月内,银行在遵守结算处理量指引上的表现未及理想;按照指引,银行须于中午十二时前结算不少于其在当日票据交换所自动转账系统支付总额的35%,以及在下午二时三十分前结算不少于该支付总额的65%。金融管理局得到银行司库在即时支付结算系统有关流动资金管理的非正式工作小组上所给予的支持,于三月通知银行若不遵守指引的情况持续便可能实施惩罚制度。最后各银行均对指引要求奉行不悖,金融管理局无需施以任何惩罚。

实施上述措施后,即时支付结算系统作为一个可靠及有效率的银行同业支付系统的目标已完全达到。一九九七年,该系统平均每个工作日处理13,169宗在票据交换所自动转账系统的交易(涉及3,420亿元)、269宗在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的第二市场交易(涉及170亿元),及617宗即日回购协议交易(涉及330亿元)。该系统每日处理三类集体结算,即股票交易净额结算、大量小额电子支付项目及支票的运作结算情况亦十分顺利。以平均计,各项集体结算处理时间为:支票结算11.3分钟;中央结算及交易系统(股票交易)3.9分钟;及大量小额电子支付项目3.6分钟。作为即日应急设施的流动资金调节窗亦仅使用了三十三次,涉及20亿元,显示银行一般均能各自妥善管理即日流动资金的需要。

 

处理深圳存兑港元支票的联合结算机制

金融管理局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于一九九七年十二月达成协议,设立联合结算机制,以加快处理以香港银行作为付款人而在深圳存兑的港元支票。这项机制于一九九八年一月五日启用,将支票处理时间由十四天缩短至两天。

 

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

一九九七年,本地债券市场虽然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但仍继续增长。截至一九九七年底,已发行港元债券总额达3,455亿元,较一九九六年底增加23.7%,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26%。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占发行债券总额29.4%。所有各期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均获得超额认购,平均认购倍数为2.82倍。已发行债券中其余70.6%则属于多边组织及私营机构发行的债券。

 

亚洲结算系统: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与区内其他中央证券托管机构进行联网

为进一步提高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效率,并朝着建立亚洲结算系统的目标继续迈进,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于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与澳洲中央证券托管机构联网。这种联系将有利于促进香港及澳洲跨境持有与买卖两地债务证券的发展,并将扩大投资者范围、促进本地债券市场的广度发展,以及透过实现跨境证券交易的即时货银两讫结算,减少结算风险。除澳洲外,金融管理局亦与新西兰中央证券托管机构磋商,研究设立双边证券结算系统联系,预期联网计划将可于一九九八年中实现。

 

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下的债务证券借贷计划

作为改进市场基础设施的另一措施,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于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一日为私营机构发行的债券成功推出债务证券借贷计划。该计划目的是透过一个有效率的债券借贷机制,让长期投资者手上所持的债务证券可转借给较活跃的市场人士作短期用途,从而提高私营机构债券的流动性。此外,该计划也可增进私营机构债券在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的结算效率,并藉着对债券借出人提供更高收益率,增加这类债券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机场管理局债券发行计划

金融管理局继于一九九五年为香港地下铁路公司安排100亿元债券发行计划后,再于一九九七年十月为机场管理局安排同类计划,涉及金额50亿元。在该债券发行计划中,金融管理局负责安排、代理及管理。债券将透过现有的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市场庄家制发行,并为流动资金调节机制回购协议的合资格证券,这将有助提高债券的流动性,从而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

一九九七年开展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透过成立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按揭证券公司),作为一项有效的市场基础设施,为开拓第二按揭市场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按揭市场若能稳健成长,将为香港带来多种得益,包括促进银行及货币稳定、发展债券市场,以及协助市民实现置业计划。

按揭证券公司于一九九七年三月根据《公司条例》注册成立为公共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政府透过外汇基金全资拥有,资本额为10亿元。经过多个月紧密的筹备,按揭证券公司于一九九七年十月投入运作,率先于十一月购入首批总值6.5亿元的按揭贷款,继于一九九八年二月以投标方式购入第二批价值10亿元的按揭。就一九九八年全年而言,按揭证券公司计划透过结合使用私人配售及投标方式,收购100亿至150亿元的按揭贷款。迄一九九七年底,共有十二家认可机构签署成为按揭证券公司的核准卖方。

为筹集资金,按揭证券公司于一九九八年一月推出200亿元债券发行计划,由金融管理局负责安排、代理及管理。

债券发行计划发行的首批债券共值5亿元,于一九九八年三月十一日成功推出。该批债券年期为三年,获超额认购5.44倍,平均接纳收益率为8.43厘,较三年期外汇基金债券高出52个基点。

第二批债券于一九九八年四月一日发行,获超额认购5.54倍,平均接纳收益率为8.58厘,较三年期外汇基金债券高出50个基点。市场反应理想,反映其对按揭证券公司发行的定息债券存在强大的需求。债券较三年期外汇基金债券的收益率所高出的息差狭小,也清楚表明市场对按揭证券公司的信贷素质评价甚高。

现时按揭证券公司正打算以传统的包销方式推出另一项债券发行计划,藉此扩大投资者范围至机构投资者。按揭证券公司亦计划日后设立针对海外投资者的多种货币中期债券计划,以从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根据一项于一九九八年一月安排的100亿元循环信贷融资,按揭证券公司可获得外汇基金的短期资金,以便在购买按揭贷款与发行债务证券筹资的时间未能配合时,让按揭证券公司得到购买按揭贷款所需资金。

 

 

挑战

进一步改进支付系统

为减少大量新股上市认购活动对支付系统及货币市场带来的压力,金融管理局已建议采取另一办法,包括延迟结算认购新股专用的银行本票,以及透过自动记账方式退回不成功申请的认购款项。这项建议已获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银行公会及香港联合交易所同意,并将于一九九八年上半年实施。

金融管理局正利用即时支付结算系统的功能作为基础,把货银两讫结算服务由现时的债券交易扩展到股票交易。为此,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与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负责股票交易的结算系统)正准备联网,为股票交易提供即时及期终货银两讫结算服务,减少结算风险及提高结算效率。预计联网计划将于一九九八年中完成。

 

继续拓展第二按揭市场

按揭证券公司为落实其促进香港住宅按揭市场发展及流动性的目标,正致力发展所需的市场基础设施,以推广定息按揭作为置业人士的另一项贷款选择。香港跟美国等其他地方不同,定息按揭尚未流行起来。一向以来,银行资金来源多属短期及浮息性质,因此在提供定息按揭贷款时遇到限制。在这方面,按揭证券公司将掌握有利条件,利用机构投资者(如退休及保险基金)手上的定息资金,购入银行的定息按揭,藉此推广定息按揭贷款服务。

一九九八年三月十八日,按揭证券公司推出为期六个月的定息按揭试验计划,共有两家银行参与。在该试验计划下,按揭贷款于首三年采用定为10.5厘的固定息率,借款人于三年期结束时可选择按照按揭证券公司届时指定的固定息率,为按揭贷款另一期限再定按揭息率,或改以浮动息率计算利息。试验计划推出以来,市场反应理想。迄一九九八年三月底,九十六宗共值1.54亿元的贷款已获原则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