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报告
一九九七年是世界金融史上不寻常的一年,不仅是香港,就算是整个亚太区的金融史也给写下了重要的一页。有史以来最猛烈的金融风暴在去年第四季席卷亚太区,这次风暴所引发的连锁效应,震动整个地区,来势之猛,范围之广,前所未见。幸好香港凭借优越条件,不仅是最后一个受到这次风暴波及的地区,所受的影响也最少。
顺利过渡,自主权更大
一九九七年上半年,香港顺利过渡,中国于七月一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金融货币的领域,交接过程亦畅顺无阻,这全赖过去十年香港的不断努力,推行金融货币制度改革所致。在「一国两制」原则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所享有的货币政策自主权较回归前更大。自七月一日起,中央政府将货币金融事务的决策权交给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我们毋须再像以往那样,事事谘询英国国务大臣。足见《基本法》及《中英联合声明》的高度自治承诺已切实执行。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政策目标有三方面:维持货币稳定,即维持汇率稳定;透过健全的银行监管保持金融稳定;及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发展,如建立稳健有效的支付系统。一九九七年内,金融管理局的工作明显地达到此三项政策目标,成绩令人鼓舞。
信心澎湃,资产价格飙升
回顾一九九七年回归前的几个月,香港经济发展蓬勃,市场情绪高涨,甚至呈现过份乐观。二月份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逝世,外汇及货币市场的反应保持平静,反映市场对港元汇价的稳定,充满信心。然而,市场的强大信心加上香港顺利过渡,却为股票及地产价格急升创造了条件,令到两者于七月份先后攀上历史高位,即使没有发生亚洲金融风暴也难以继续维持这样高的水平。
亚洲金融风暴下港元受到短暂狙击
在香港主权顺利移交的翌日,泰铢改行自由浮动制,触发一场亚洲区史无前例的货币贬值风暴。一周之内,区内市场情绪逆转。十月初,当风暴演变至最猛烈的时候,不少人曾视之为亚洲少数稳定货币之一的新台币亦告失守,兑美元贬值达7%。在此之前,香港所受的影响十分轻微,但不出数日,投机炒卖活动随之蔓延至香港,港元备受冲击。十月的第三个星期,本港银行体系售予金融管理局的港元总数,更超出其结算户口内的港元。结果港元严重短缺,导致银行同业隔夜息率于十月二十三日一度上升至280厘。然而,利率窜升却迅即遏止资金外流的情况,并令炒卖者知难而退。两日内,隔夜息率回复至单位数字水平。香港的货币保持稳定,纵然面对着这场有史以来最激烈的炒卖冲击亦未受动摇。
香港的货币制度在亚洲区内独一无二,是一种最稳固的固定汇率制度。但部份市场人士或非市场人士对这点一直不大理解,诚属可惜。香港实行的货币发行局制度严谨至极,货币供应与利率升降均顺应资本流向自动调节,当局无从操控。港元面对亚洲金融风暴多番击退炒卖冲击而屹立不倒,成为区内最坚稳的货币,已足以证明货币发行局制度行之有效,自一九八三年实施至今,一直发挥其应有作用。在过去十四年,香港推行多项改革措施巩固货币制度,与此同时,香港的官方储备亦由456亿美元上升至928亿美元,增幅超过一倍。货币发行局制度虽然只须以百分之百的外币作为货币基础(流通货币加上银行体系在金融管理局账户结存的总额)的支持,但香港的外汇储备已是货币基础的七倍多。香港的财政预算连年出现盈余,储备积存丰厚。金融管理局对储备投资采取审慎的管理策略。官方储备现时分别存放在外汇基金及土地基金两项独立投资组合之内。虽然一九九七年市场极度反复,但外汇基金表现仍甚为出色,累积盈余的增幅达10%。土地基金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移交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现由金融管理局管理。外汇基金与土地基金不同,外汇基金主要投资于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的债券及股票,土地基金则自成立以来已有投资于亚洲股票市场。尽管如此,早在亚洲金融风暴来临前,金融管理局已采取了防范措施,减持在亚洲的投资,使土地基金在一九九七年底的资产亏损减轻至0.8%。
十月份的短暂冲击后,隔夜息率迅速回落。但市场情绪并没有即时平复下来,较长期的港元息率仍偏高,银行对借贷活动亦趋审慎。十月份的风暴发生后信贷出现收紧,地产及股票市场急速调整,导致本地经济放缓。财政司司长预测一九九八年本地生产总值增长为3.5%,较一九九七年的5.2%为低。但综观亚洲各地,香港在金融风暴中所受的伤害已较轻微。仅在数个月时间内,若干亚洲经济体系的货币贬值达50%,甚至80%,造成恶性通胀,这些国家在一九九八年可能出现零或负增长。即使相对较稳健的经济体系,如台湾及新加坡,也出现利率攀升及货币汇价下跌超过一成的现象。
基础条件良好令银行安然渡过金融风暴
香港具备独特条件,在亚洲区内独树一帜,这一点同样未有获得充分的认识和理解。首先,香港在八十年代初已从实际经验中汲取教训,明白银行体系必须维持稳健。在亚洲出现金融危机的数个月前,亚洲各地资产市场不合理地出现暴涨,香港亦不例外。然而,香港的银行依然能审慎地管理风险、采取最佳的市场经营手法,加上金融管理局的严谨监管,使香港银行界得以抵御最后一季因资产价格下挫及经营环境普遍艰难所产生的震荡。香港银行对亚洲地区的信贷风险有限,令到它们在金融风暴中屹立不倒。至于一九九八年,预期银行需要调拨较多准备金,但本地银行应能继续取得合理利润。整体而言,银行业资本雄厚以及流动资金充裕的情况应该可以维持。金融管理局将继续密切监察银行业,尤其是有关地产的贷款活动。我们将采取前瞻策略,确保银行的地产贷款增长与合理预测相符。归根咎底,监管的重点始终是放在银行良好的基础因素上,例如充裕的资本比率、丰厚的流通资金、审慎的贷款分级及充分的准备金调拨,以至完善的风险管理等因素。
银行业作好准备,迎接公元二千年以至下一世纪的来临
作为监管机构,金融管理局积极准备迎接下一世纪的来临,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在一九九八年对银行业进行策略研究。金融市场的发展日趋全球化、竞争越趋激烈、加上金融产品推陈出新,新科技又日新月异,将对银行业带来重大影响。面对这些挑战,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实属必要。自八十年代起,当局已不断推出多项措施,改革银行业,使香港的银行成为亚洲地区最稳健,又最具灵活性,结果成功抵御亚洲金融风暴,以及风暴所引致的本港经济放缓情况。
应再补充一点,就是香港银行业及商界,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电脑系统的「公元二千年」问题,才能成功过渡至下一世纪。我们在一九九八年内将加紧监察银行业有关方面的进展。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启用的即时支付结算系统在金融风暴期间,充分发挥效用。年内面对大量新股上市及资金流转,即时支付结算系统应付自如,畅顺无阻,获得银行及国际金融界一致赞许。金融管理局与香港银行公会合营的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于年内亦已更新电脑硬件,以提高运作效率及改进后备设施。
香港在亚洲地区和国际间的金融合作所担当的角色
亚洲金融风暴在一九九八年初渐趋平静,原因是经济有问题的地区面对着困境而下定决心,对经济体系推行改革,再加上国际间紧密合作,才得以渡过难关。金融管理局多年来一直在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上扮演积极的角色。一九九七年九月在香港举行的世界银行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正好提供一个合适机会,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金融专家和政府高层官员见证香港政权顺利过渡,并商讨全球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年会期间,与会人士就资金自由流动与加强管制,以至由私营机构或公营部门向有需要的经济体系提供资金援助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金融管理局在一九九七年也积极参与了多个地区性和国际性的中央银行组织会议,讨论解决亚洲金融危机的策略和方法。在一九九七年,金融管理局分别与韩国中央银行和新西兰储备银行签订了双边回购协议,这是金融管理局与区内央行和货币管理当局订立的第九项和第十项同类协议。此外,我们也参与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援助泰国的贷款计划,以协助泰国推行必要的改革,香港就这项计划提供的贷款额为十亿美元。此举表明香港致力维持区内货币稳定,而香港作为主要金融中心,其邻近经济体系能够保持稳健,亦符合香港本身的利益。
稳健金融制度的三步曲:货币管理、银行管理和金融基础施设
亚洲金融风暴说明风险管理和稳健的金融中介机制极为重要。开放金融市场所带来的好处令到市场过份乐观,忽略了需要审慎管理风险以及建立稳健的金融制度,以应付随着开放金融市场而来,因资金流向而产生的不稳定问题。自一九九五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对以下问题须加强认识:包括建立稳健的货币管理机制;提高银行监管标准达到国际水平;以及建立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我们会不断努力,继续执行上述工作。
本港方面,金融风暴突出了建立完善市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特别是要发展一个既深化又流动性高的债务市场。虽然在货币发行局制度下,利率波动是无可避免,但拥有一个成熟的债务市场,便能减少因此而带来的部分震荡,而香港经济承受压力的能力便会大大提高,证券市场所受的影响也会大为减少。经过两年的筹备和研究,金融管理局成立了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按揭证券公司),发展第二按揭市场的工作亦随之展开。这是一项策略性金融基础设施,按揭证券公司扮演中介机构的角色,透过银行体系将长期投资资金中转至置业人士。按揭证券公司成立不到十二个月,便与两家银行合作推出定息按揭试验计划,让置业人士选择固定按揭息率供款(亦即固定还款额),免受利率上升影响。按揭证券公司将会促进银行和货币稳定,推动债务市场发展,以及协助市民置业,对香港裨益良多,意义重大。
展望
尽管亚洲金融风暴已转趋平静,我们也不可奢望区内经济可以瞬间复苏。由于欧洲推行单一货币能否成功尚是未知之数,全球金融市场仍可能面对重重困难。此外,美国经济虽然保持强劲,但美国股市可能低估了亚洲金融风暴的连锁效应造成的不利影响,而美元保持强劲亦反映市场过于乐观的情况。
经过一九九七年这不寻常的一年,我们更深信,虽然多年来努力巩固货币体系和银行监管制度的工作已略有所成,但不能因此而自满。从一九九七年的经验所汲取的教训最清楚不过:我们要保持高度警觉,并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处事方法,不能只处于被动状态。我们会继续听取各界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以加强在货币发行局制度下的货币管理系统。我们亦会致力促进银行体系的稳健,提高金融体系的透明度,以及推动发展深化且流动性高的债务市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康德苏称赞港元是亚洲区稳定的支柱,而各主要央行行长和财金官员亦曾公开和私下对此表示认同。金融管理局全体人员将会在来年继续努力,保持港元稳定。我们也深知在不明朗因素继续存在及市场继续反复的情况下,要成功达到这个目标仍需努力,不过我们会悉力以赴,为香港的繁荣安定作出贡献。
任志刚
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