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向前、共赢共享」

演講辭

2018年06月08日

「坚定向前、共赢共享」

陈德霖,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

(于财新峰会香港场演讲)

尊敬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陈文辉副主席、(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方星海副主席、胡舒立社长、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早上好:

  1. 今天我谈的题目是「坚定向前、共赢共享」。今年是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今天我们在香港谈开放、谈发展、谈共享,特别有意义。
  2. 让我们先看看国家过去四十年的发展。内地在201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12万亿美元,是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时的56倍1,人均收入也在四十年内从230美元增加38倍到8,800美元。现在国家经济以每年6.5%的速度稳步增长,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在讨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时候,有一点很多人都不太留意∶其实中国每一年经济的增量就等如整个印尼或墨西哥的国内生产总值,每三年经济增量就等如一个印度、英国或法国现时的经济规模。
  3. 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之时,我们都以此而自豪。回过头来,香港本身也曾经创造过一个经济奇迹。透过奋发自强,香港的经济规模从1961年只有13亿美元,到1990年达到770亿美元,三十年间增加了58倍,同时人均收入增加了32倍。在1990年,香港的GDP等如内地经济的五分之一。当年香港也是货物进出内地的主要港口,葵涌码头处理的货柜大概占香港和内地总量的80%左右,但经过二十多年后,香港现时的GDP只等如内地的3%不到,而货柜吞吐量只占全国的8%。于是我们香港就开始听到一些比较奇怪的论调,有些人以这些转变作为香港已被「边缘化」的证据,说什么内地越开放、越进步,香港就越「没戏」,前景就越黯淡,这种论调在香港有一定的市场,作为对自己的一种警醒和鞭策,还能说有一些作用,但是如果因此而妄自菲薄,甚至自卑自怜,这完全是不可取,因为这论调是不符合经济逻辑的。
  4. 要知道,香港人口少,只有七百多万人,人均收入已达到4万6千美元,位列先进经济体的水平。内地有超过13亿人口,经济总量虽然达世界第二位,人均收入只有8千多美元。如果现时香港要保持在1990年代占内地经济两成的规模,香港今天的GDP便要超过2万4千亿美元,人均收入要达到32万美元,而即使当今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卢森堡,也只有10万6千美元2。只要想一想,就知道这是不可能达到的事。另外,全国港口每年处理2亿6千万个标准货柜单位(TEUs),如果还有八成经香港进出,那么每年香港码头和道路就要处理2亿个TEUs,单是这数量的货柜就可覆盖大约三个香港全部的土地面积,试问香港可以做到吗?
  5. 其实,香港人不用焦虑,只要我们认识国家发展的大局,坚持香港的「战略定位」,就可以继续发挥重大作用,达致共赢共享。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是深化改革开放,以改革的红利推动经济发展,而企业要走出去,这是大势所趋,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将会是未来发展的主轴。那么香港的角色是什么呢?那就是坚持香港一直以来应有的战略定位,就是:「背靠内地,面向全球」。其实香港从来都是内地连接海外的窗口和跳板。国家开始改革开放,香港的角色便由贸易中转站扩展成为引进外资进入内地的枢纽,然后再成为内地企业「走出去」的跳板。自有统计数字以来,香港都是外商直接投资内地的最大来源地,稳占五成至六成。除了引进外资直接投资内地之外,香港自1992年起便开始成为内地企业在海外上市的首选平台,近26年来已经有接近1,000家内地企业在香港透过首次公开招股(IPO)上市,这些企业一共在香港筹集了7千6百亿美元的资本金,其中3千4百亿美元为 IPO筹集的资金。
  6. 自2005年开始,内地企业纷纷进军海外,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速非常快,在2016年高达1千9百亿美元。同样地,香港也是内地企业走向海外的跳板,过去十多年来有五成到六成的对外投资都是通过香港进行的,在2016年,就有1千1百多亿美元投到香港。大家也许会问,这么多内地的对外直接投资,覆盖全球五大洲,为什么都不约而同选择香港作为它们国际业务的跳板和枢纽呢?大部分人的答案都会是:香港是个高效率、基建配套完善的商业、贸易和金融中心,所以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都不谋而合以香港为基地和跳板。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海外其他的商贸金融中心都有强大实力和类似的条件,为什么香港却在内地企业「走出去」的进程中,能脱颖而出,远远抛离其他对手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看法,就是和海外其他商贸和金融中心相比,香港有三个独特、不可模仿、不可复制的优势:

  7. (1)

    香港的地理位置。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毗邻内地。香港每天有28个航班往返北京,67个航班往返上海,基本上全国的一线城市,从香港坐三到四小时飞机都能到达。今年下半年,广深港高铁线香港段会开通,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也会启用,这一切都令香港和内地的交通联系大大增强,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个市加上港、澳特区构建全球最大型、最有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和科技创新区域,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家试想一下,其他海外的金融中心能有这种地理和交通便利的优势吗?

    (2)

    香港的「一国两制」安排。「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在「一国两制」之下,香港一方面能够保持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制度和传统,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一直支持香港维持繁荣安定,巩固香港作为商贸、物流、旅游、金融中心的地位。无论是在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中央政府都全力支持香港,目的就是让香港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共同享受经济增长的成果。很明显,其他海外的金融中心不可能复制香港「一国两制」的安排。

    (3)

    香港是全球唯一真正使用中、英双语的普通法司法地区。香港的成文法法例,全部都有中、英文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版本。根据统计,香港的事务律师有超过八成、大律师有六成具备双语能力。在司法机关方面,现时法官中有大约九成具备双语能力。在香港各级法庭除了终审法院只用英语外,都有颇大的比例是使用中文的。当内地企业到海外进行大型投资,如果可以选择,它们会选用香港的法律还是其他地方的法律作为合约和仲裁的基础呢?如果我是企业主管,我肯定选择香港,因为香港是普通法地区,合同、契约和纠纷仲裁安排都能与国际市场接轨。香港的司法机关是真正能中、英双语并用,而且独立性和公信力不容置疑,香港的终审法庭的常任和非常任法官当中,有12位是德高望重的资深海外法官,备受尊崇。我相信使用香港的双语普通法将会是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首选。

  8. 现在我也想谈谈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任务和角色。简单来说,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中国货币走出去,在国际流通和使用,而「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的技术和资本走出去。其实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这两个走出去都是互相牵动、相辅相成的。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但在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起步以前,对外贸易基本上都是使用外币来定价和结算。经过九年的发展,人民币开始在海外流通,在海外沉淀的人民币资金约有一半在香港,而香港每天清算的人民币资金平均有9千多亿元人民币,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个海外的金融中心。但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目前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只有12%,其余八成多是以外币结算。就以本币结算贸易的比例来比较,中国比日本、欧元区和英国,现时是属于偏低水平。我相信假以时日,中国对外贸易以人民币结算的比例,是可以、也应该达到五成的水平,当然到时候人民币也会成为更多国际投资者作为支付、储蓄和资产配置而必须持有的货币和资产。
  9. 最后,我想谈一下香港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在基础建设投融资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在各种直接投资类别之中,基建投资可以说是难度最高的一种。因为无论发电站、港口、公路和铁路等等,都无可避免地牵涉征地、清拆、赔偿、环保、劳工待遇等问题,绝大部分都要当地政府主动和积极参与处理和协调才能成事。加上建造期和回本期一般都较长,又可能出现政治和汇兑风险,所以对很多投资者来说虽然有吸引力,但是不易入手的资产类别。但是我们很高兴看到内地有一些大型企业经过多年打拼,累积和成就了在国际间具竞争力的技术和营运经验,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但由于基建项目是浩大的工程,牵涉的资金以百亿计,并且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持续投资和经营,所以我认为内地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要积极考虑适当地引入国际资本,不单是贷款和债务融资,在股本投资方面也要引进国际机构投资者。这样做,既可以减轻内地企业和银行在资金周转上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也可以使股东结构更为国际化、多元化,让更多投资者可以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既能分担风险,又可以共享投资回报,绝对是一个互惠共赢的局面。
  10. 内地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进行投融资之时,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好机会。虽然「一带一路」的投融资在未来一段日子主要是会以外币(尤其是美元)定价和结算,但我希望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以人民币作结算单位。这可以减低内地企业面对的汇率风险,也可以减低对美元的倚赖,从而提升人民币在海外的使用和流通,有助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和提升至与国力相匹配的地位。
  11. 女士们、先生们,香港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也是内地企业走出去的跳板和枢纽。在人民币国际化和落实「一带一路」的倡议上,香港都肩负重要的任务。香港金融管理局自2009年以来,持续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我们又在2016年成立了「基础建设融资促进办公室」,目的就是呼应和配合国家改革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和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发展。我相信香港会不负国家和港人的期望,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与内地共赢共享。谢谢大家。

1以美元计价,中国1978年的GDP为2,190亿美元;2017年的GDP为122,500亿美元。 

2摘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经济展望(2018年4月)》数据库。

最新演講辭
修订日期 : 2018年06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