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致辞:发挥香港金融基础设施优势 - 迎接国家十一‧五规划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演講辭

2006年06月06日

主题致辞:发挥香港金融基础设施优势 - 迎接国家十一‧五规划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任志刚,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

(于北京举行的金融基础设施研讨会)

引言

尊敬的周小川行长、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1 香港金融管理局很荣幸可以在北京和上海跟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举办这个金融基础设施研讨会。今天在这里发言,我是有双重身份和双重目标的。一方面,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里的银行监管负责人,我希望可以和大家专门研究一下一个大部份银行都忽略的问题,就是如何去好好管理它们在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上的活动而产生的清算风险。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里的金融基建的设计师,我也希望以推销员的身份向大家推销一下,内地银行如何可以利用香港的金融基础设施去有效地管理外汇清算风险。

金融体制改革

2 讨论这个专门的话题,也得有一个出发点。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最好的出发点当然是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里有48章,其中直接谈及金融这个「现代经济的核心」的是第33章,题目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这一章里面的第三节,表明要「健全金融调控机制」,我看到里面有两个范围,一个是讲货币市场的,另外一个是讲外汇的。分别说要:

  • 稳步发展货币市场,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及
  • 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3 在我看到这两个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范围之后,再加上第33章里面其他的改革建议,例如第一节的「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和第二节的「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我对内地货币和外汇市场的前景有一个看法,就是市场的交投活动今后会增长得很快。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和利率市场化需要一个活跃、有深度的货币市场,只有在这个情况下,银行才可以很有效率地在同业间拆借资金。此外,在完善管理浮动汇率和资本账项目可兑换的过程中,亦会令外汇交易量明显增加,在自由兑换和汇率浮动的情况下,资本项目包括跨境金融投资,外汇套戥、做市,甚至投机产生的外汇买卖,金额可以是经常项目的数十倍以上。

4 以香港为例,一整年的本地生产总值(GDP)大约是14,000亿港元,但单一天的美元兑港元的外汇买卖就已有260多亿美元(约2,000余亿港元)。大约7天的汇市交投量就相等于一整年的生产总值。除美元兑港元的外汇买卖以外,港元货币市场平均每天的交投量也有2,500亿港元,两个市场加起来一天的交投量已经是4,500亿港元,是银行的港元总资产的百份之十四。香港的港元即时支付系统每一天的清算金额约有4,000 到6,000亿港元。每当有新股上市,清算金额往往会更高,例如最近中国银行在香港上市的一天,港元即时支付系统的清算量高达历史记录的12,300亿港元,这差不多是一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规模。内地货币和外汇交投活动在未来的增长快慢,当然是要看金融改革开放的速度。十一‧五规划第33章说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从香港这自由市场的经验来看,我觉得内地在货币和外汇市场的交易量今后相应快速增长是必然的。商业银行当然在心理上和业务发展上要有充分的准备。但容许我以负责香港银行监管的身份说一句,更重要的是在风险管理上要把相关的工作做好。

清算风险的本质

5 银行在货币和外汇市场运作所面对的风险是多方面的。在这次研讨会我不准备谈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或交易对手的信贷风险,我只想集中谈清算风险。很多人认为清算风险是低的风险,所以也是不重要的风险,有点儿对它掉以轻心。如果清算系统健全而清算过程又很有效率的话,我同意清算风险应该是很低的,一笔交易清算了就没有风险了,清算时间是刹那间的过程,很快就过去了。但假若市场交投量越来越大,清算风险便相对增加。万份之一的风险,一佰万元交易只是少少的一佰块钱,但如果交投量快速上升至一佰亿,万份之一便是一佰万了。俗语有云:「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如果清算风险只有万份之一,但若交投量大,只要出现一次,损失数字就可能十分庞大。

6 事实上,说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只有万份之一很可能是低估了实际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清算风险出现的可能性正在不断提高。一方面由于市场全球化,风险范围从本地较易预测和管理的层面,扩大到全球较难预测和管理的层面。另一方面是资讯科技发达,资金可以很快用电传的方式流通,在刹那间不知传到哪里。就算是知道传到哪里,也可能不受资金来源地的法规、法律所监管和保障。

7 清算风险不仅是个别银行的事,风险的本质带有系统性。一家银行清算有困难,会祸延同业,影响整个银行体系,系统性的问题便会出现。很多地方的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的交易都是假设前一笔交易的钱是会来的,一旦该来的钱不来,它往后的交易便有可能不能清算,钱或货应到位而不到位,对个别银行、整个银行体系和整个经济体系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有点不幸的是,清算系统虽然是金融货币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不可或缺的要素,它的重要性很常被人忽视。支付清算系统,犹如一套房子的水、电、煤,没发生什么问题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每当有问题,通常都会引致很大的麻烦。

8 清算风险的性质有两种:

(i) 交易与清算的时差;及

(ii) 「货」与「银」的不同步。

(i) 交易与清算时差

9 交易与清算的时差,应在可能范围内越短越好,最理想是交易完成便即时清算。但市场上仍存在T+1、T+2或更长的交易与清算时差。在资讯科技发达情况下,交易与清算的时差可大为缩短,而T+0,或即时清算技术上亦不难达到。但市场的习惯有时很难改掉,原因可能是牵涉到中介人的利益。在T+X里,X给了中介人一点空间,本来是便利它们安排清算上的工作,但这个空间也为它们提供了一些在市场内为自己赚钱的活动的机会。这些活动往往将市场本身的波动扩大,为市场带来系统性的问题。若能推倒重来的话,重新规划交易、支付等清算安排,最理想的安排是即时清算,每一笔独立支付。香港在1980年代需要动用外汇基金去解决当时出现的一连串的银行问题,原因之一是当时没有即时支付系统(RTGS),在连锁影响下,一家有支付问题的银行,是可以将整个银行间的支付系统停顿下来,货币信心也顿时受影响。如当时有即时支付系统,可能有不同的风险形态,付出的代价可能比较少,而处理银行出现支付问题的方法也可能更有效和没有那么昂贵。

(ii) 「货」与「银」的不同步

10 「货」与「银」的不同步是另一类清算风险,最明显反映在外汇市场,两种不同货币是在不同步的情况下清算。1974年的赫斯特银行的倒闭,充份反映不同时区支付安排所带来的风险。赫斯特银行是当时西德的一间中型但在汇市非常活跃的银行。它的交易对手在西德营业时间先付了马克给赫斯特银行,但随后在美国市场却因赫斯特银行的倒闭而收不到美元,因而导致它的交易对手损失了整笔本金,更影响市场的其他参予者,引发系统性的问题和很大的损失。赫斯特银行倒闭后在中央银行界声名大噪,无人不知,赫斯特也就成为一个专有名词,来形容外汇交易的清算风险 -在不同时区清算外汇交易所涉及的不同货币,若中间没有协调联系,清算风险极高,甚致损失整笔本金。

11 世界上的中央银行都认同一个既安全而有效的清算系统对每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及它的经济发展至为重要。国际结算银行(BIS),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都对清算风险,尤其是与外汇交易有关的,进行了很多研究,提出要全面消除清算风险,唯有进行外汇交易同步交收。这也是香港要在亚洲时区提供主要外币清算平台的原因,把主要外币的清算与港币,甚至是其他的亚洲货币的清算系统相互联起来以达致外汇交易同步交收。当然,这也是我们依照基本法的规定去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一个策略重点。

清算风险的管理

12 管理清算风险的最好模式是即时支付 (RTGS) ,外汇交易达到同步交收 (PvP) 和证券交易达到货银两讫 (DvP) 。如果这些金融基础设施都一应俱全,银行就应该尽量使用这些模式进行清算,央行也有责任鼓励银行使用,主要是因为清算风险是带系统性的,一旦发生问题对业界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管理清算风险是金融安全及金融稳定的重要原素之一。

利用香港的清算平台

13 刚才谈到,随着内地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我们要重视管理清算风险。在这方面,内地金融机构可以善加利用香港的清算平台。就让我套入一个推销员的角色,为大家简介香港清算平台的现况,然后再提出一些具体建议,让内地银行及外汇做市商减低清算风险。

14 香港现已拥有具国际先进水平的多层面(multi-dimensional)、多币种 (multi-currency)的支付、清算及托管系统,提供一个安全、稳妥、高效率及全面的金融基础设施平台,进行各类金融交易的清算。已建立的大额即时支付(RTGS)系统包括港元、美元、欧元即时支付系统,也建立了为在香港的人民币业务清算的系统,可以提供这几种货币的外汇交易同步交收;并可提供货银两讫清算。香港境内的资金融通与经济活动所衍生的金融产品,不论币种、不论是个人零售或企业、银行的批发层面上的活动,皆畅顺无阻,就像于金融网络上建起纵横交错的高架路和桥梁,环环紧扣,却又路路畅通。

15 与此同时,香港金管局一直致力建立与内地完善的跨境金融桥梁,为内地提供更快、更方便的跨境资金支付。在过去数年金管局不断跟北京、广州及深圳有关部门商讨发展及逐步落实两地的跨境支付、清算合作项目:包括与广东省及深圳市的跨境港元、美元即时支付联网,以及跨境港元、美元、人民币支票结算。香港这个清算平台不仅能应付香港银行的资金转拨和支付需要,同时亦可为内地与香港的资金融通提供同样的高效率支付服务

16 随着内地加快金融改革,会有更多资金「走进来」和「走出去」,很多经过香港这有效率的跳板作货币转换及投资。在内地外汇市场加快改革放宽内地机构和个人境外投资的大环境下,用得着香港的清算平台的机会,以我看来,是越来越大。

17 实际上,除内地及香港外,香港的清算平台已逐步变成一个区内的「跨境资金转拨中转站」。马来西亚的央行去年已决定把在吉隆坡的马币清算系统跟在香港的美元清算系统在今年11月落实外汇交易同步交收联网。马来西亚的银行都会在香港开设美元账户以清算外汇交易所涉及的美元资金。香港金管局计划与区内其他央行商讨一个性质相同的美元兑区内其他货币的跨境外汇交易同步交收联网。这些联网其实十分有需要。而香港的美元清算系统正好担当这个角色。

具体建议

(i) 同时区清算

18 内地的外汇交易于2006年1月,新增询价(OTC)外汇交易管道,并且容许有关的询价外汇交易由交易双方自行议定在境外清算外币。但目前内地大部分外汇交易的外币资金,主流仍然是在美国和欧洲进行清算。随着OTC外汇交易日趋普及,每天需要清算的金额将大幅增加,导致银行、做市商及外汇交易商,因时差影响而需要承受的外汇交易清算风险愈来愈高。「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假如某银行的交易对手在内地收市后,于纽约开市时间倒闭,就是赫斯特银行倒闭的翻版,该银行以致内地的金融系统所承受的风险可以极大。

19 从银行的风险管理角度,或央行在维持金融稳定的责任来看,都需要时时刻刻防范赫斯特银行事件的再现,把赫斯特风险 (Herstatt risk) 减至最低,甚或完全消除。我相信周行长也会同意我这个看法。而现时减低这个风险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内地的外汇交易采用香港的平台清算外币,这样就可以即时减低清算风险、增加资金融通效率、提高资金营运能力;也符合内地监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目标。金管局已相应在今年4月提升了香港多货币清算系统的有关功能,特别为内地与人民币有关的外汇交易,提供同时区在香港清算外币的服务,务求尽量减低内地的外汇交易通过美国、欧洲等海外清算渠道可能引致的赫斯特风险。

20 现在已经有四家银行及做市商使用香港的平台清算它们在内地交易的外汇。我希望其他的银行及做市商也这样做,好好管理外币清算风险。具体的安排其实是方便和简单的。请各位花点时间去参观一下香港代理银行设于场外的展位,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尽心尽意为你们作出安排和提供最好的外币清算服务。

(ii) 迈向国际最高标准:外汇交易同步交收(PvP)

21 长远来说,若要迈向管理外汇清算风险的最高标准,便需提供外汇交易同步交收(PvP)的清算模式,全面消除清算风险。在内地达致同步交收的清算模式有不同的途径,我个人的看法是应该选择一个快而省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达到人民币和主要外币同步交收,以配合内地货币及外汇市场的快速发展。在这方面我们也有跟人民银行分享经验,包括提出内地人民币支付系统与香港外币(包括港元)的支付系统联网,让内地的外汇交易可以在亚洲时区与不同货币同步交收,一如现在我们跟马来西亚逐步落实的联网模式。

总结

22 在中国金融外汇市场改革一日千里的今天,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实在刻不容缓,我很希望香港可以在这环节帮得上忙,作出一点贡献。所以我想借此机会,在周行长的同意下,鼓励内地金融机构采用香港系统作外币清算与跨境支付,一方面配合十一‧五规划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也落实规划里面支持香港发展金融服务业和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目标。

最新演講辭
修订日期 : 2011年09月15日